中巴柴灣廠降呢闖關

中巴柴灣廠降呢闖關

【本報訊】失去港島巴士專營業務的中華汽車(俗稱中巴,026),發展所持車廠或宿舍地成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其中十年前錯過發展機會的柴灣巴士廠,現再捲土重來,大降發展密度及高度,以求盡快取得城規會批准,興建三幢住宅,提供近800個單位。

1300伙變800伙 降高度

中巴1998年失去半世紀的港島巴士業務後,已着手將佔地約15.88萬方呎的柴灣巴士廠,發展成一個大規模的商住項目,且於2002年獲批重建為4幢住宅,提供逾1300個單位,總樓面近93萬方呎。不過,當時樓市氣氛差,中巴未有即時啟動發展程序,待至2008年欲以相近規模發展時,因社會環境改變,政府嚴限各區的樓高,以阻屏風樓設計,令其2008年所提計劃觸礁。
今次中巴提出的發展大計,均配合現有的地皮的規劃標準及各項評估準則而釐訂。擬議項目將在兩層地庫及1層平台之上,興建三幢住宅,總層數約38至41層,高度最高不超過主水平基準140米,較之前大降約65米;3幢住宅又各有很大距離的間距,增強通風效果,及減少對周邊物業的景觀阻隔。另針對換樓需求,項目提供780個平均面積約888方呎的單位。項目涉及總樓面約68.46萬方呎,較原有計劃減逾26%。
除此地皮外,中巴於黃竹坑還有一幅車廠地,相信稍後亦會為其籌謀,而根據往績,中巴的項目,都會跟太古地產合作,如已發展的北角港運城及港濤軒,故此,柴灣巴士廠相信亦不會少太地一份。
此外,恒地(012)持有的北角京華道14至30號地皮,亦為加快發展,再度降低發展規模,向城規會申請建一幢總樓高達25層的商廈,樓面只約33萬方呎,較之前申請減近兩成。另恒地夥其他發展商,亦向城規會申請,在大埔半山洲半山一幅達26.2萬方呎土地,興建49幢3層高洋房,總樓面約10.3萬方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