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過逾一年拉鋸,投資銀行派杰亞洲母公司派杰,仍未能與買家達成出售協議,派杰亞洲最終仍要結業收場。消息指,派杰亞洲昨日正式結束香港業務,向約70名員工派「大信封」,成為下半年投行「第一滴血」。
當收到派杰亞洲結業消息後,本報記者隨即前往位於金鐘太古廣場的辦公室,剛好遇上派杰環球人力資源部主管ChristineEsckilsen向員工宣佈結業噩耗。她對有記者在門外等候感驚訝,僅向門外記者朗讀一次結業聲明,並沒有回應其他問題。
員工早有心理準備
據記者於辦公室門外觀察,昨午辦公室內有不少員工「行行企企」,負責接待的員工,面對記者亦顯得氣定神閒,似乎對結業早有預備,未見有大規模「執包袱」行動。
對於員工表現冷靜,更未有出現一窩蜂「執紙箱」的情景,消息指,是由於派杰早已決定若未能成功賣盤,便會在昨日將派杰亞洲結業,故所有員工均有心理準備,更早已收拾細軟。他說:「因為要趕喺第三季業績搞掂,所以就算家仲有人表示有興趣(收購),佢哋都係要執咗先,之後再算。」
他表示,派杰亞洲約有80名員工,昨「炒剩」約10個,主要負責善後工作,結業全因近年投行「生意難做」。他說:「家仲有買家同派杰傾緊買香港投行牌,因為有牌可以即刻做到生意,唔使再用幾個月時間嚟申請……新買家之後會唔會請返炒咗嘅人?咁真係要到時先知。」
派杰亞洲結業聲明指,結業是為了減少區內風險及改善財政表現,容許派杰集中策略於更高回報業務,會盡可能降低結業對客戶構成的影響。派杰07年以約3.9億元從派杰亞洲行政總裁高寶明購得金榜融資,欲借香港平台開拓內地市場,但遇上08年金融海嘯,美國基地生意又不景,亦不夠資源拓展內地市場,故被迫結業「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