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樓市瘋升,內地樓價則被限貸與限購金剛箍緊箍着,彈升有難度。但人民銀行一份研究報告認為,長期實施住房限購令可能損害經濟,若限購令解除,樓價便會出現報復性反彈,而解決方法主要兩招,就是增供應與徵收房產稅。
年初至今,內地多個省市以游擊形式靜悄悄自撤限購令,直至被發現時始恢復執行限購令。對於意圖突破中央控樓市聖旨的地方官,人行昨日一份研究報告為他們帶來一絲喜悅。
指限購令未紓緩需求
人行調查統計司發佈一份名為「分析德國經濟再度崛起的原因及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啟示」報告,直指在參考德國經驗後,長期實施住房限購政策可能損害經濟,應用房產稅來取代限購。
報告在如何穩定內地房價中,提到自去年以來,內地採取了限貸、限購等一系列調控政策,目前房地產調控效果正開始逐步顯現,房地產價格開始有所鬆動。
但當前的這種調控方式弊端也是非常明顯,限購政策雖然在短期內可以通過壓制投資性需求的方式來緩解住房供需矛盾,從而對房地產市場起到降溫左右,但一方面這部分被抑制的需求並沒有被消除,一旦限購政策取消且沒有後續政策安排,被壓制的需求可能重新反彈,房價有可能出現報復性上漲。另一方面,限購政策持續時間過長,房價有可能出現斷崖式下降,從而對內地經濟金融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籲推累進稅打擊炒家
報告認為,要解決樓市炒風,要增加保障房建設,同時加快推進房產稅改革,通過合理的累進稅制對付炒家,提出對於首套房或一定面積內的住房免徵房產稅;對於二套房或超過一定面積的住房,徵收房價市值一定比例的房產稅;對於三套及以上住房,將徵收房價市值更高比例的房產稅。總之,通過合理的累進稅制,有效打擊投資性需求,同時又較好地保護剛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
另外,支持續推差別信貸政策,效仿德國的做法,對首次置業者的首期付款比例應繼續調低至30%,換樓客的首付款比例可調高至40%至50%,同時執行合適的長期固定利率。對於投資性需求,不予信貸任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