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箭在弦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第三階段公眾諮詢,本月底便會結束。特區政府以配合發展和紓緩人口增長為由,計劃將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翻天覆地,打造成不同主題的新發展區,提供逾15萬個住宅單位;但規劃背後,新發展區原來只是附庸角色,早已「被規劃」納入「邊境特區」版圖。
古洞北粉嶺北降格
古洞北在新界東北三個新發展區中佔地最廣,達450公頃,除了是商業及住宅多元化中心,政府更構思發展做教育城,預留了多達10幅教育用地,並構思在市中心興建「門常開」式的地標建築;不過,在計劃興建的古洞鐵路站附近設立的都會核心區,以私樓和商場為主,在距離鐵路站最遠的四幅地才用作興建公屋。
粉嶺北更預留了多達15幅用地作低密度住宅發展,公屋同樣只得四幅用地,另僻地作警察槍械和城市戰術訓練設施。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倡建的「邊境特別發展區」,便被踢爆打算將古洞北和粉嶺北降格成「配合發展區」,為邊境特區提供居住配套,最終可能淪為專為內地人而設的豪宅區,並非梁振英提出的港人港地。
至於港府銳意打造成優質產業區的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更被邊境特區吞併,其中13幅地作特殊工業之用,低密度和鄉郊住宅用地更多達21幅,發展模式與邊境特區不謀而合。《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