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法荒謬市區600公頃住宅地仍空置

說法荒謬
市區600公頃住宅地仍空置

政府多番強調,希望透過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增加土地供應,解決房屋、商業等土地不足問題。但根據發展局提交的資料,市區有600多公頃已劃為住宅用途的政府空置土地仍在「曬太陽」。有團體質疑,政府在新界東北闢地的說法站不住腳,「市區設施咁完善,點解一定要去偏遠地區鏟平田地起屋?」
政府昨日宣佈延長諮詢期時,於聲明中重申推行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的目的是應付人口增長,解決住屋和就業需求,又指統計處公佈的人口推算,顯示未來30年約有140萬新增人口,故對房屋及經濟發展土地需求仍殷切。
不過,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即使扣除新界及離島地區例如北區、元朗、屯門、西貢和大埔等,市區內仍有大量已規劃用途的空置政府土地。當中劃為住宅用途、仍在「曬太陽」的土地達630公頃以上,其中沙田和荃灣分別有295及81.5公頃住宅用地仍未發展,南區也有46.5公頃住宅地待用,比新界東北3個新發展區可提供的逾160公頃住宅地多出數倍。
政府擬於坪輋/打鼓嶺打造「特殊工業區」引入檢測認證等行業,其實本港多個地區仍有大量空置工業土地,單在元朗區便有125公頃工業空地,即使只計市區也有50多公頃,完全足夠應付政府提出發展新工業的要求。

應改變發展新市鎮模式

土地正義聯盟執委朱凱迪指,若政府願意發展市區土地,阻力絕對較現時執意發展新界農地為細,「起碼唔使逼走植根多年嘅村民先啦」。他指港府應改變過去的發展新市鎮模式,「唔係先規劃後諮詢,而係由下而上,問吓當地居民想點發展」。
反對香港被規劃行動組成員陳劍青指,天水圍新市鎮的發展模式已揭示在偏遠地區發展並不成功,區內的工作機會不足絕對致命。他認為市區的交通、工作機會等都相對完善,「點解唔係發展呢啲地方,硬係要走嚟咁偏遠地區鏟晒啲田地,從頭開始去發展呢?」
《蘋果》記者

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