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情迷羅馬》浪漫之餘不忘冷嘲熱諷

蘋影話:《情迷羅馬》
浪漫之餘不忘冷嘲熱諷

活地阿倫仍然是很囉嗦、很多牢騷的老頭,甚至是有點恃老賣老,但卻一點都不討厭,反而滿有老人家並不常見的幽默和自嘲。從《情迷午夜巴黎》到《情迷羅馬》,活地阿倫的「路數」的確有跡可尋。像巴黎、羅馬這樣古色古香,富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歐洲大都會,還有美酒佳餚香濃咖啡,美國人只要稍具品味,無不五體投地,情癡一片。活地阿倫只需抓着那些男女關係、文化隔膜、代溝等等慣用素材,再適量地放進意大利風味的原料和調味,那就是令人回味無窮的美食。
作為一個資深影癡,先談本片對電影文化和明星制度的涉獵。一開首看到羅馬著名的噴泉,我就想起費里尼的《露滴牡丹開》(LaDolceVita),想起追訪明星導演的狗仔隊。Paparazzi這詞的流行,實拜此片所賜。活地阿倫花了不少篇幅,去揭示電子傳媒和狗仔隊的威力。一個儍頭儍腦的打工仔,只要被傳媒看中,一夜之間就會成名,變成全城話題。他有甚麼過人之處?沒有!傳媒需要哄動的話題,他們是「做王者」。但市民大眾需要新話題,而這永遠是吊詭的供與求的課題。
撰文:黃國兆
http://blog.yahoo.com/freddiewongkwoks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