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一年光景,去年夏天台灣電影在本土收十幾億台幣,今年暫時只收千一萬,難道台片復蘇只是虛火?暑假強片《女朋友.男朋友》看似是普通的青春愛情片,由張孝全、桂綸鎂、鳳小岳主演,調子卻是沉鬱得緊要。電影背景緊扣着八十年代至今的學運及社會事件,描寫的感情關係痛如刀割,結果一開畫票房大賣,再殺到香港。
記者:何兆彬
攝影:周旭文、伍慶泉
鳴謝:富豪九龍酒店
鳳小岳Wardrobe:CostumeNational、PierreBalmain
張孝全:本來我不相信這角色
「大概兩年前我收到這個劇本,很喜歡!」男主角張孝全說,他在片中陳忠良這個角色,深沉少話,在好友之間往往是默默承受,扮演保護者角色,感情內斂,也同時守護着自己的隱密。張孝全憑此片奪得台北電影節最佳男演員,榮升影帝,但原來他本來不想演!「我本來比較能把自己投射到王心仁(鳳小岳)上面,因為這角色很貼近現在的男人,他有所謂男人的符號,他既像孩子、天真、既勇敢又懦弱,他是貪心的!我跟導演說了,但他說如果我來演的話,太理所當然了,他希望我演阿良。我們聊了很多次,他曾經考慮過讓我演王心仁,但當片子拍完了,前幾天他才告訴我,他當時是騙我的!他只是覺得我很煩!」張孝全老實,坦承當初沒法認同這個人物,「可能是因為他的人生經歷、心理狀態,跟我差距太大,我甚至有點不相信。到開拍前兩個月,導演找到了一個類似阿良狀況的人,約了我跟他碰面。我感受到他的情緒,他的悲痛、激動。因為對他來說,我是陌生人,他能跟我分享,我是感動的,也開始理解陳忠良。」張說,表演最難的部份,就是去相信。電影大量拍攝八十年代的台灣,尤其是完全重現當年一場學生運動,令人難忘,「我們父母親都經歷過那個年代,所謂的戒嚴解嚴,彷彿都是家庭聚會閒話家常的話題。導演這次也特別準備了資料給我們,比較特別的是音樂部份,因為音樂很直接,只要歌一響起,你馬上感受到那種氛圍!導演列了一個歌單,要我們去聽,像羅大佑《家》、《戀曲1980》、《之乎者也》、《青春舞曲》,黑名單《傷心無話》、《抓狂歌》。」張孝全:「電影在定義愛是甚麼。愛是應該被束縛的,還是自由的?所謂束縛是因為有性別的不同,才有束縛,所以有人會問:哎,同志怎樣去愛另外一個人?其實愛是一樣的嘛。當你看到愛的本質時,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了。」
鳳小岳:我的角色就是天真
「在開拍前一年,導演想找我,但當年資金不足。」鳳小岳:「剛好我到了英國念戲劇。我去年畢業,才看到這劇本。」鳳小岳母親是上默劇團表演藝術家,之前他演過《九降風》,決心在影藝圈發展後,就到了英國劇校讀書,「我一直認為演戲是個特權,有機會演戲是非常幸福的,因為它讓你很認真的玩,『戲』英文就是Play,因為我媽媽是在劇場的人。」對於入行,他說:「我做甚麼父母都鼓勵我,他們鼓勵我犯錯,就是說,我都可以去嘗試。」王心仁與陳忠良(張孝全)相反,他陽光、天真、衝動、勇往直前、經常犯錯,「導演最初給我的詞,就是『天真』。我說好,天真是非常透徹,我必須替劇本扎一個根,我看到劇本裏面都是海,結果我拿劇本到海邊讀。根扎完,我再幫它填顏色,又因為戲裏有學運,很注重八十年代,所以我們聽了很多羅大佑的歌,聽當時的樂團。」他承認本身對八十年代的學運本來並不清楚,「八十年代是台灣又重新出發的年代,因為剛經歷了日本那一段、大陸、美國的一段,然後他們都走了,現在是我們有機會去做我們的事情了。電影裏面有好幾個轉折點,由中學換大學,大學換工作,這些轉換期上人是很脆弱的,我是很喜歡看人在脆弱的點上,他有機會成功,也很有可能會失敗,台灣是有點這樣子的感覺。這是我執着的地方,我看到劇本跟角色的連結。」
導演:張孝全拚了命演
張孝全憑本片獲了最佳男演員,片中不能形容他光芒四射,但他的晦暗演出及角色卻使人十分難忘。「張孝全17歲我就認識他了。」導演楊雅喆說:「他本人比較叛逆,有時候會比較搞笑。但他第一天認識你,跟你不熟的時候會很像陳忠良。他自己沒注意的是他這人很溫柔,他外表很粗獷,但他裏面很軟,很容易同情別人,對人很好。」這麼說,張孝全得影帝是你意料之中吧?「嗯,如果沒有意外,我自己評估是八九成會中!當整個剪接做完,他們各自在一些段落會發光的!因為他演之前跟真人版碰過面,那個人跟他說:『請你好好過我的人生。』我覺得他是拚了命去演,把那個人的人生背了在身上演,所以當籌備的時候,他就是那個深沉的狀態了。桂綸鎂也是這樣,很恐怖,他們把自己就變成那個角色了。」片中由他們三人高中,寫到大學年代,乍看劇照,你會以為是《那些年》般的主流快樂調子校園片,但不少人進了場才哭得一塌糊塗。劇本尤其把張孝全的阿良寫得深刻:「我有一個朋友就叫陳忠良,他不是Gay,但個性就是這樣,所有事情都忍耐,但他爆炸時就非常恐怖。」而三個主角關係曖昧古怪,電影的魅力也在於此,「他們是朋友,又是情敵。人的愛情關係可能三至五個月,但學習愛是一輩子的,所以阿良到最後會替他們養小孩,對他來講,愛是一輩子的事。」片中的Gay男與直女到底有沒有愛?楊導:「我覺得有。PattiSmith寫了一本書叫《JustKids》,寫他男朋友後來變性了,她還愛他呀!」
越硬的題材越要明星
楊導的愛情觀,原來多少受了家庭背景影響,「我父親是算命師,我從小就看人家來看命,這多少有影響我的愛情觀:愛情不一定是甜蜜的東西,愛情是徬徨、無常的比較多。」電影上畫第一周收2,500萬台幣,破了今年「國片」悶局,他承認之中有商業計算:「的確是有商業計算,要不然,沒有好看的明星,這電影恐怕我自己都不會去看呀。要拍這樣硬的題材,越是要找大牌的明星來演。」全片成本4,000萬台幣,約1,100萬港幣,曾遇過資金問題,「主要是因為社會性的題材,我寫同志就是一個問題,一般同志片只有二千萬台幣票房;另一點是學運,因為政治性東西很不討好,又變得嚴肅。」故事背景發生在八九十年代,他說自己對那年代特別有感覺,「電影有主線及副線,一個是講愛情一個講自由。台灣八九十年代的精神現在是很少的,因為那時候沒有自由,大家對自由很有想像,一年有一千多次抗議呀!但到了現在,要蓋一個核能電廠,上街的人不到一萬!這個是台灣人要找回來給年輕一代看看。」他大膽向政府申請,在從來沒有人借過的中正紀念堂拍90年野百合學運。導演今年達不惑之年,電影中三個角色也由少年演到中年,這是部中年追悔之詩嗎?「台灣流行校園電影。但人到了中年,還是要成長呀!但很少人拍中年人怎樣看到現實。我不是要拍追悔,但我有很多有外遇的朋友,他們都逃避現實,這件事遲早要穿幫,但沒有人承認。你年輕時就不會!」
《女朋友.男朋友》上畫日期: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