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教材比較國民教育本港比深圳更洗腦

兩地教材比較
國民教育本港比深圳更洗腦

《反洗腦》
【本報訊】尚有半個月新學年便開始,國民教育科仍是社會各界的憂慮,當中由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編製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更被家長、教師指是一本徹頭徹尾的「洗腦手冊」。那麼,這本手冊與內地同類教科書相比,結果又如何?《蘋果》記者在多名深圳中小學教師的推薦下,找來三本內地小學、初中及高中採用的教學參考書,交給學民思潮黃之鋒及兩名教育界人士閱讀,撰文闡述兩者分別。記者:林熊 司徒韋桐

深圳版:未見批評西方民主
香港版:肉麻骨痹讚共產黨

陳士齊(浸大宗教及哲學系高級講師)

一般論者都會以為,中國大陸社會本身,長期以來深受「惡質愛國主義教育」之苦。論者更會以近期奧運鬧出的種種笑話作為事例,如將華僑藝人當為中國人來看待,強制要求名人在劉翔奧運「災難」後,有「及格」的情感表現等。但教育這方面的國情究竟如何?

陳士齊
浸大宗教及哲學系高級講師

愛國主義限於經濟

最近得見中國大陸高小及高中的公民教育教科書,實在教港人大開眼界!這兩本教科書在愛國課題上的洗腦程度,竟然大大不及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撰寫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的《小學品格教育主題活動設計》,第一章確實關於愛國,而內容也流於唱、繪、讀、觀、展「紅」,但此後給小五小六同學讀的十四章,卻是有關誠信、分享、負責、感恩、合作、廉潔、樂觀、寬容、認真、善良、正直,勇敢、自信、尊重!
至於南方出版社的《高中優秀教案》十二課,絕大部份是在生活消費、生產經營、收入分配、發展經濟四大單元底下開展討論,內容只有到第四單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開始滲入愛國主義,而且都限於與經濟有關的愛國主義,未有偏頗到如浸大《國教手冊》一面倒歌頌中國共產黨是「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如此肉麻骨痹;也未見扭曲批評西方民主政制為「政黨惡鬥,人民當災」!

內地推行不敢過態

如此比較之下,筆者得出如下初步結論:中國共產黨對自己在大陸人民心中的受歡迎程度,心中有數;因此推行愛國主義教育也不敢太過態,以免弄巧反拙;反而特區政府為求表忠,推行愛國主義教育,便只會不顧一切,倒行逆施,完全是小丑表功秀。其愚蠢程度,活像狂吞了百噸膠粒的狀態。至於中國網民奧運期間為何會表現如斯糊塗的大中國沙文主義,那便只有另覓分析了。

深圳版:愛國容許不同情感
香港版:愛國要建基於自豪

黃之鋒(學民思潮召集人)

看畢《小學品格教育主題活動設計》一書後,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大開眼界的不是這本內地課程教案如何離譜,而是香港的國民教育科程內容,真的「沒有最洗腦,只有更洗腦」。
當香港的國民教育課程指引,清楚列明「課程要求學生培養建立愛國情懷,建立一種對國家自豪感」,將愛國假定為「建立一種對國家的自豪感」,國民教育科更以此為評估標準,可說是一種情感操縱,強求學生在了解國情時以「對國家會否自豪」,實在是強詞奪理。

黃之鋒
學民思潮召集人

可以表達憤慨

當《小學品格教育主題活動設計》教導學生學習愛國時,所提供的定義如下:「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當內地的國民教育尚容許學生有對國家正面和負面的情感,如一名中國公民可以對國家表達驕傲和感恩之情,也可以表達對中國現況的不滿和憤慨,但內地的國民教育指引也同樣表示這是一種「愛國」的表現。
除此以外,書中指出愛國主義的內容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祖國文化環境……」,並沒有提到如香港國民教育課程指引所提及的「在升國旗時要表達你對祖國的自豪情感」,愛國不應建基於一些象徵性的物品,而是應該建基於該國的人與事。
固然內地的國民教育課程教案也存有不少問題,如課堂上老師教授學生了解祖國的自然環境時,書中建議老師在總結時表示:「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隨着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祖國的騰飛,家鄉將來一定會越來越美好」,我相信教師在課堂上對國家的任何陳述也必須建基於事實和論證過程,而不是一句:「祖國騰飛了!」就說了算。
總括而言,當內地的「愛國」尚且容許學生決定自身立場(即使實際國情絕不是如此),但香港那套卻開宗明義表示「了解國情必須以能否建立對國家自豪感為基礎」,我從來相信學生必須認識國情、了解國家,但絕不應該以這種情感操縱的形式去學習。

深圳版:感情轉化愛黨愛國
香港版:資料有限優化中共

李展華(教院國際教育與終身學習學系一級專任導師)

從內地的小學與高中的愛國教育課程看,內地的小學至高中愛國教育是越走越不開放,小學的愛國教育着重「小公民大智慧」,他們要求學生從愛家鄉的具體感情轉化為抽象的愛黨愛國;以致千人一面讚揚共產黨功績的紅色「教育」,傳統文化被作為必要的點綴;使人誤以為共產中國直線承傳了傳統文化。
而香港《中國模式》愛國教育看似開放,但因所提供的資料有限,令人感覺中國的共產黨是一個理想的模式,是優化了共產黨;學生在缺乏理性的學習基礎下,學生對共產黨不能夠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特別沒有將國內共產黨與人民的複雜關係交代清楚,學生難以了解真正的國情。

李展華
教院國際教育與終身學習學系一級專任導師

學敵我二分思想

若與大陸兩本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參考書比較,便難看到這種「人民觀」,究竟是大陸在隱瞞「真相」,抑或《中國模式》作者正想把在大陸已無人不知的「常識」大剌剌的向香港師生宣示,成為必須硬吞的「國情」呢?
《中國模式》手冊看似列出其他「模式」讓學生作「批判比較」,但在資料極不足和偏頗的情況下,學生要在四教節中評價中國模式,究竟可以有甚麼理性文結論?
想像一個活在多元開放的香港社會的高中生,要啟發他去理性了解中國的發展軌迹及問題,並探索身為中國公民如何獻身為建設一個更民主自由開放的中國而奮鬥時,他在《中國模式》學到的是更封閉的敵我二分思想,及對黨國體制之特點之認同以確認自己是人民一分子的順民而已嗎?

【紅出沒注意】
如發現有學校、組織推行紅色洗腦教育,可向《蘋果》報料: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