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發展(882)仍處去年大跌後的反彈過程中,有利趁低買入,只要完成首個中期彈浪目標,可見4.74元,較上周收3.65元,上升空間30%。
津發為天津市政府的「窗口公司」,業務多元化,涉及電力、食水與熱能供應,並經營酒店與釀酒業,1997年底來港上市,轉瞬接近15載,天價創於2007年10月的13.5元,較招股價6.6元超出一倍。
以2007年每股盈利0.6742元及NAV每股7.941元計,PE曾高達20倍、PB1.7倍,相對現價PE8.9倍與PB0.41倍,津發曾經風光過,亦凸顯現時處於谷底附近水平,等候光輝重現。
津發2007年度(12月年結)勁賺6.9億元,2011年度僅有盈利4.4億元,儘管恒指可重遊舊峯,相信津發也不易返回13.5元天價,但以津發的股東背景與盈利能力,重上PE15至20倍範圍,並非不可能。以2011年度每股盈利0.41元計,股價可重返6.15元至8.2元水平。恒指能否重返31958點是最大關鍵所在。
現實一點,津發由2011年1月高位7.74元,跌至同年9月最低2.88元,累跌4.86元,跌幅達63%,以首個基本反彈目標0.382倍在4.74元衡量,今年2月6日升至4.57元後回落,顯示尚未完成反彈,加上7月20日止的一周已出現「黃金交叉」,中期彈浪確認重新發動,再向4.74元目標邁進可期。
津發處境與北京控股(392)、上海實業(363)及粵海投資(270)相若,均屬市政府的「窗口公司」,比較之下,津發最落後。
大股東頻增持
先看PE。上述四股平均PE11.6倍,津發現價PE8.8倍,折讓24%。再比較PB,津發現價0.41倍,較四股平均PB1.07倍,折讓62%!
相對其他三隻窗口股,津發市值只有39億元,為四隻中的「小弟弟」,僅及「老大哥」北控568億元的7%,可見津發的可塑性最高,若肯注入新投資項目或其他資產,相信其盈利壯大進度可跑贏其他三股。
津發由天津市政府相關公司津聯集團持有57.08%,最近才先後於5月7日及6月19日,以平均價3.705元及3.73元,增持1073萬股與1121萬股,可見對津發前景充滿信心,更反映出現價格處於相當吸引水平。
憧憬重組概念
津聯另持有王朝酒業(828)及天津港發展(3382)股權,前者由津發直接持有44.7%,後者則由天津港集團及津發分別持有53.5%與21%,可見津發與同系公司息息相關。由於持股架構較複雜,不排除有重組概念,將主力放在津發,壯大其經營範圍與實力。
津發已定於月底(30日)公佈中期業績,至今未有「盈喜」或「盈警」發表,相信持平可能性大,但已足以支持股價站穩現水平再尋求突破。
比亞迪電子殘到爆
2)比亞迪電子(285)在五個月內跌達57%,已過度反映其業績倒退程度,有望在現水平喘定,等候月底公佈中期業績,伺機反彈。
比亞迪電子將於8月27日宣佈中期業績,至今仍未有「盈利預警」;以日期接近計,發表「預警」機會不大。
反彈目標2.13元
由股價表現着眼,比亞迪電子已在1.4元築妥底部,10日線已重越20日線出現「黃金交叉」,MACD正向「雙牛」區進發,若中期業績不較預期差,相信其低位反彈走勢可延續。以今個跌浪達1.87元或57%計,首個反彈目標黃金比率0.382倍在2.13元;以上周收報1.53元計,潛在升幅39%。
比亞迪電子由比亞迪股份(1211)於2007年分拆上市,招股價10.75元,至今潛水達86%,PE也由當年最高26.7倍,降至今日的4.7倍。
2011年度(12月年結)盈利倒退42%,是股價急挫原因,但PE低至4.7倍,預測更低至3.8倍,實在偏低兼超殘,而且去年底NAV每股達3.547元人民幣,折約4.36港元,現價PB僅0.35倍,便宜莫甚,只待首季「盈警」未延伸至第二季,反彈可期。
高彰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