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里莫娃跟父親一樣愛錢愛權力,是國民眼中的「過街老鼠」,不少西方批評者,包括前英國駐烏茲別克大使默里(CraigMurray),指她負責為家族洗黑錢。
長居瑞士日內瓦的卡里莫娃,涉幕後操縱一間瑞士公司,負責替家族洗黑錢,但她當然否認。不過,她和妹妹分別在2009和2010年在當地置業,她豪花了1,820萬瑞士法郎(約1.45億港元),而買的卻非豪宅,相當可疑。
維基解密曾披露美國外交官電文,指烏茲別克人「普遍認為卡里莫娃是個貪婪、渴望權力的人,藉父親權力去摧毀任何妨礙她的人」。受害人之一是她的商人前夫。那段10年婚姻在2001年破裂後,她丈夫和夫家多人被捕,她則得到約5億港元資產。
據報卡里莫娃也在國內染指傳媒、電訊、零售、夜總會等「所有有巨利的行業」。
作品被嘲「具節奏拷打聲」
外交電文形容卡里莫娃「是烏茲別克人盡皆憎的人」,她的音樂自然也不受歡迎。亞馬遜網站有用戶譏諷她的作品為「異常具節奏感的折磨拷打之聲」,說「從沒想過兒童在烈日下辛苦勞動12小時的聲音,能夠如此令人鬆弛」。
另一名用戶幽默地指出,若卡里莫娃嫌唱片賣得太少,亞馬遜可能會有「殺身之禍」。但有一人大讚該碟歌曲「非常獨特和優美」,說:「GooGoosha極之索!大力推薦!」
英國《獨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