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上周公佈7月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為75.8億美元,創自2010年7月以來新低,也是年內第6個月出現負增長,數據再惹起市場關注外資是否逐步撤離中國。不過,中國對歐盟的出口額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16.2%的數據,更值擔憂是趨勢若不改,裁員潮難免殺至。
去年中國外貿還有20%增長,但今年上半年只剩下8%,據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表示,主要原因就是全球經濟復蘇緩慢,最嚴重的地區就是歐洲。更令人憂慮的是,沈丹陽提到,對歐盟的出口不樂觀,雖然早在估計之中,但歐債危機進一步發展升級並趨於惡化、歐盟各國進口需求遽降,則超出很多專家的預期。
東北區浙江齊遭殃
歐債的黑洞難測,但亦可從民間活動中掌握脈搏,內地造船業大多數工人無工開已是不爭事實,就連東北地區最大的煤炭企業黑龍江龍煤礦業控股集團已經開始1.2萬人的裁員計劃,有中國電器之都稱號的浙江柳市鎮,據浙江省電器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黃忠平表示,過去數年的電器生意每年有20%至30%增長,今年則跌10%,柳市鎮上千家生產電器企業,從業員多達30萬人,生意淡薄令老闆面臨壓力不輕。據了解,全國大型家電零售商美的大連分行亦開始裁員。
除內地企業外,摩托羅拉移動向全球員工宣佈將裁員約4000人,而中國成為這次裁員的「重災區」,摩托羅拉移動要辭退內地1000位員工。
救經濟措施成效仍微
全球經濟復蘇緩慢,裁員並非只在中國發生,面對外貿形勢不樂觀,中國多次強調一方面將繼續落實國務院支持外貿穩增長的政策措施,特別是要幫助企業降低出口成本,改善貿易環境。另一方面是要繼續推動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結構。在缺定單情況下,莫說調整結構未能即時解燃眉之急,幫助企業降低出口成本相信助力不大,看來谷基建又成為救經濟的主力,但要防地方債這「炸彈」仍未拆解又添「新彈」,以及類似鐵道部前部長劉志軍的貪腐情況重生。
郭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