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農產品失收 價格瘋漲糧荒投資攻略

投資導航:農產品失收 價格瘋漲
糧荒投資攻略

環球農產品接連出現失收,令糧食危機乍現,玉米大豆小麥等穀物價相繼破頂或逼近新高,連同動物飼料價格勁升,累市民要捱貴肉;另部份食品股更因原材料價格高企而發盈警,股價一瀉如注;相反農產品基金成為投資者的寵兒,表現明顯跑贏大市。有指米價快將接力炒上,「投資導航」特地到街市直擊,務求了解實況,助讀者做過明智消費者。

全球氣候及生態問題,令糧食商品價格極為波動。其中美國出現逾半世紀最嚴重旱災,加上中國爆發蟲禍,俄羅斯及澳洲農作物又失收,令玉米大豆小麥價狂飆,連20國集團(G20)亦要開會謀對策。
各類穀物價格近月大幅攀升,其中玉米價格自6月15日的低位已升逾六成,小麥亦升逾四成,大豆則升24%。玉米及大豆更於7月底分別創下歷史新高,小麥亦升至接近去年高位。

美國旱災嚴重,總統奧巴馬(右)親到玉米田視察。法新社

俄小麥出口跌35%

美國及俄羅斯為全球兩大穀物出口國,其中美國玉米出口佔全球近半。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當地中西部近半的玉米品質差劣至非常差劣。
至於俄羅斯則為繼美國後第二大小麥出口國,根據當地農業市場研究所數據,2012至2013年度的小麥出口,預期將由上年度的2100萬噸,大幅減少35%。澳洲國內主要出產小麥的西部地區亦受旱災打擊,穀物收成預料下跌四成。

受惠股:農產品基金爆升

農產品價格接連創新高,除相關產品期貨受惠外,農產品基金亦爆發大升浪。據晨星(Morningstar)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止三個月的10大基金表現排行榜中,農產品相關基金佔一半,當中更包辦三甲升幅,排首位的百利達農業美元基金更勁升近兩成,跑贏大市幾條街。
要捉農產品價格的大升市,最直接方法當然是投資相關產品的期貨,但投資者未必能緊貼市場,基金是一個好選擇。

化肥股氣勢勁

目前市場的農產品基金,主要分投資農產品期貨、農業股及商品指數基金三類,但有業界人士提醒,部份農產品基金涉及衍生工具,波幅往往較農產品價格大,而目前正值農產品價高峯,高追風險亦因而較高,加上農產品價格調整的時期往往較長,投資者要慎選。
另個別化肥股亦受惠而狂飆,截至8月16止一個月,肥料產銷及採購商中化化肥(297)股價累計狂升14.4%,大幅跑贏恒指同期的4.4%,業務包括產銷化肥的海油化學(3983)及有份銷售農業相關產品的世紀陽光(509),亦分別累計勁升13.9%及11.8%,表現標青。

受累股:澱粉糖業股當災

糧食危機下玉米、大豆價被大幅搶貴,多間以此兩種農產品作為原材料之企業,盈利前景自當堪虞。而早前港股盈警潮中,部份股份早已表明受上述兩隻產品價漲影響,拖累業績大倒退,此揭示糧食危機早已令部份港股當災。
中國澱粉(3838)、大成糖業(3889)及西王糖業(2088)之主要業務,同為生產及分銷由玉米提煉而成的產品。當玉米價貴,自然影響其毛利率;而三股早前亦分別發盈警,中國澱粉及西王糖業料半年盈利大跌;而大成糖業更由盈轉虧。三股不約而同將業績轉差歸咎玉米成本增。至於同為盈警軍團一員之中糧油(606),亦指由於玉米及大豆來價貴,令盈利顯著減少。
據彭博數據顯示,上述四股股價走勢,與玉米價格均呈反比關係。因此每當玉米價漲,四股股價走勢均見向下。由去年8月中至今,玉米價全年升約27%,中國澱粉則下插近四成。預期糧食危機短期內將難以解決,上述四股股價勢將捱打,投資者暫不宜沾手。

米價穩肉價飆 買餸錢升不停

糧食危機對港人更直接的影響可能反映在「買餸錢」之中。近年印度米出口到其他亞洲國家的數量日多,但今年當地雨季的降雨量不足,令亞洲區內的稻米供應轉趨緊張,有分析員更預料,稻米價格將會上升近一成。香港人餐餐都要食米飯,這樣會否令港人的食品開支大升呢?

米舖直擊
雖然印度米因旱災而令亞洲供應緊張,幸好泰國米豐收,令本港米價平穩。羅君豪攝

泰國米今年豐收

本報訪問本港進口米商,發現情況並非太差,關鍵是香港主要的食米來自泰國,當地今年豐收未有旱災。而從事食米批發生意鉅發源董事經理陳建年更表示,年初至現在本港的米價相對平穩,並沒有大幅波動,所以今年米價應不會有大升的風險。
雖然米價平穩,但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其他食品價格仍會受糧食危機影響而大升。除玉米價格受影響外,連帶以玉米作為飼料的的家禽及豬肉價格已經拾級而上。根據農業部公佈的數據,截至8月10日的內地生豬平均價格報14.08元/千克,較前一周的13.85元上升1.7%,相信短期內豬肉價易升難跌。加上雞鴨鵝等,都面對飼養成本上升的問題,短期內「買餸錢」睇怕都會「穩步上揚」。

街訪直擊

【使多三成】
許太:「樣樣食物都貴晒,特別係蔬菜同罐頭類嘅食品,現時平均買餸錢多咗成三分一咁多。」

【樣樣都加】
區太:「現時買餸好貴,樣樣都加價,豬肉貴得最嚴重,去超市買米都覺得貴咗,平均每日買餸錢多咗廿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