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芊陌:內褲超人與人魚公主

悠遊芊陌:內褲超人與人魚公主

我家有很多書,當中不少是電影原著。小悠有時是先看書、後看戲,有時是先看戲、後閱書。總的而言,她認為書本勝過電影。

攝影:梁永成

蕭煒春

傳媒人、兩女之母。徘徊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終日嘔心瀝血。

「閱讀可以給我很多想像空間,但在電影內,一切都被安排好了,都定了型。」她以《哈利波特》為例,埋首書中,那個戴着圓圓眼鏡的小子,她一直想像他其實很帥(或許像她暗戀的某個男同學),可是一進戲院,哈利波特只可以是DanielRadcliffe,即使他在《死神的聖物》中,老得連鬚根也跑了出來。
又譬如《吸血新世紀》,兩位主角RobertPattinson與KristenStewart戲裏戲外愛得太高調了,小妮子很難將自己代入成為愛上英俊吸血鬼的Bella,她稚嫩的愛情遐想無所碇泊。這套書,看了一次後,被她束之高閣。
在當今影像橫流的世代,我家的兩個孩子都愛看書。不是閒着沒事幹才看,而是早上天未亮,半覺矇矓之間,燈也不開的就在月光下偷看;上廁所固然要花上半個小時,還有乘車、走路,任我如何潑罵,也總是書不離手。
她們不是不愛聲音影像,只是更愛隨時隨地可以自行投入的幻想世界。我不知道男孩子的心腸,但女孩子一般都愛胡思亂想。在小芊的世界,她會邊看《Sassy:TheDazzleDisasterDinnerParty》,邊想像自己成為女廚神,憑一手好廚藝贏得眾人的友誼。小悠近年偏愛巫師與殭屍一類,譬如《TheWitchyWorriesofAbbieAdams》,估計她一直幻想自己一家都曉巫術。
鼓勵孩子閱讀,最直接的方法是將家中堆得像圖書館一樣。我說我家有很多書,的確是多。粗略估算,單是小悠、小芊的,至少有上千本吧。我從不吝惜為孩子買書,每年的生日禮物是書,乖了,獎勵的也是書。是的,其實可往圖書館借,但我近乎病態地,就是喜歡買。
買書的好處是,孩子自小已被書本包圍。新簇簇的童書筆挺亮麗,像鍍上了一層魔法的光環,孩子們自然而然會被牽引,將它們一本一本的讀完。看了一篇,喜歡的,之後還會多看幾回。況且小悠看完,還有小芊,一本書,可以被翻過十回八遍。買書當然要付代價,一般孩子家庭必備的NDS、Kinect遊戲機連推陳出新的光碟全套,我們沒有;當然也不可能出現每個小孩人手一部的iPhone、iPad。

很少管束孩子看甚麼書,漫畫好、小說好,總之,愛看就好。說來慚愧,我家小悠那些年的最愛是內褲超人(CaptainUnderpants),她爸爸其實不太喜歡書中經常出現刻意串錯的英文生字,對於兩個主角無心上課不停攪局的行徑更是不以為然,我總在維護:開卷有益呀,愛看就好。
至於小芊,情況有點特別。滿屋的書,她不為所動,惟有一樣:關於吃的,一本書,只有食物的插圖才能留住她的眼球。很難想像有小童饞嘴如斯,看書都偏食。為了投其所好,我只好連兒童烹飪書都買了數本。數年下來,總算是煮出一條書路。她現在看得很雜了,連小悠那些動輒數百頁的科幻小說她都敢拿上手,雖然,每次打開信箱,她還是要追問有沒有必勝客的宣傳單張。
書本帶來很廣闊的想像空間,給孩子,也給母親。譬如給小芊讀《人魚公主》,結局時問她若是那尾小人魚,會不會一刀就插入王子的心?「不會。」「為甚麼呢?」只有七歲的她沉吟良久。「因為會遭人懷疑的。」這點,我一把年紀倒從來沒有想過。「但妳是魚,跳入海中總可一走了之。」「不行的,漁民會把我捕撈回來,逃不了的。」一則睡前小故事,讓我知道,原來女兒的法治觀念很強。

《龍虎豹》與《龍虎門》

那些年,石硤尾大坑西新邨有個女孩,一家七口,窮得僅可飽餐,精神食糧當然欠奉。除了父親收藏在床底下的《龍虎豹》外,全屋的書本,只有哥哥不知從哪弄來的《龍虎門》與《中華英雄》。
黑社會的奇情連載,竟勾引出女孩對二度空間的無限憧憬。於是乎,天天跑圖書館,金庸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還珠樓主的《紫青雙劍錄》、衞斯理的科幻世界、巴金的《家春秋》……通通成了女孩成長路上的好伴侶。
鼓勵孩子閱讀,父母絕不能討厭書。王小虎是我的啟蒙老師,與內褲超人旗鼓相當。至於一屋童書,多少是為了彌補小時候,只可從《龍虎豹》與《龍虎門》之間抉擇的窘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