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趣BLOGBLOG分析員之死:Celifazation - 股榮

周日趣BLOGBLOG
分析員之死:Celifazation - 股榮

曾幾何時,投資銀行分析員薪高受人仰慕。不過,至去年開始,這班天之驕子卻成為投行節流重點,每個禮拜都聽到某行「擠牙膏式」裁員,人人自危。研究部本身沒有直接收入來源,但能間接帶來生意。一是當分析員出報告,說服客戶買股,帶挈投行增加交易佣金。其二是分析員唱好某公司,該公司往後有集資或收購,可能投桃報李。

跟紅頂白 後知後覺

股市唔掂,投行生意插水,自自然然向costcentre的分析員開刀,但股榮認為分析員其實死於師奶化,即係Celifazation(字典查唔到,黃子華棟篤笑首創)。
分析員師奶化,最大特徵係集體行動,見高捧、見低踩,轉軚快過CY。筆者統計今年表現最好及最差五隻股份(市億百億以上),如依照今年初各投行分析員建議,隨時買10次輸足九次。舉個例,今年股價跌了一半的中興(763),年初建議買入的分析員共27位,三位叫沽,12個月目標價26蚊,現價11.24元。華潤水泥(1313)獲20位分析員叫買,冇人叫沽,平均目標價7.84元,剛好是現價的一半。經過大半年,分析員面對現實,紛紛轉軚,國美(493)建議買入比率由年頭67%跌到10%。
唱好的表現差,唱衰的偏偏反其道而行。10位內房分析員,今年初齊齊叫沽爆綠城中國(3900),結果股價年內彈1.36倍,電力股亦令分析員滿地眼鏡碎,年初推薦買入華電(1071)比率只有四分一,結果爆升六成。
利豐日前放榜令市場大跌眼鏡,據聞不少分析員都覺得被「跣」了一鑊,覺得唔係我估錯,係俾管理層誤導,股價冧兩成,德銀等投行隨後立即將目標價狠劈逾三成。利豐收購代價重估收益,瑞銀去年已經質疑,業界對有關會計手法應心裏有數,分析員呻被坤,無疑師奶上身,喊苦喊忽。
一直以為,分析員理應最了解公司情況及行業周期,當他們要淪落到見到公司出盈警或業績,才後知後覺降評級、大削目標價,意義何在呢。牛市人人係股神,分析員出報告唱好,只是錦上添花。只有在熊市中脫穎而出,或提前預警,始是分析員應有的態度,將責任推卸在別人身上,只凸顯自己「燒鵝髀價錢,豆腐渣質素」。

頻密轉軚 猶如散戶

同事高明早前寫過一篇文章,今日可借來一用。渣打(2888)在美國出事,美林分析員15日內連出三份報告,先叫人沽、然後話形勢唔清楚,揸住先,隔幾日雙方和解,就叫人追貨。分析員轉軚之急,猶如師奶煲電視劇,昨天說A角係奸;今天又話係忠;劇情一變,再話「邪邪哋」,情緒被劇情牽着走。大佬啊,我係要分析員,唔係要情緒員。正如高明話齋,分析員穿上西裝,就是要扮識嘢,可否做戲做全套,不要太散戶?
分析員不易做,繫於行業的先天性缺陷,早前有研究指出,平均10份報告中,七份屬唱好,兩份持中性建議,只有一成唱淡,唱好的欠新意,唱淡的得罪客,難怪有料的分析員,通常由sellside跳去buyside做芬佬,不會長期留在研究部。分析員唔想死,請唔該開始麻甩化(Malufazation)。
股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