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德有理:亞債組合回報可觀 - 貝萊德

萊德有理:亞債組合回報可觀 - 貝萊德

歐債危機加上美國經濟放緩,令資金一窩蜂湧入美國國債,其10年期國債孳息已低於2厘,難以抵銷通脹,是以基本因素健康、收益較吸引的亞洲債券市場,成為近年投資者的新寵兒。以美元計價的亞債市場規模日益壯大,將會是分散投資的不俗之選。
亞洲國家及企業的負債比率偏低、現金流強勁,亞債市場越來越受投資者的垂青。目前,亞洲(日本除外)債券市場的規模已高達4500億美元,市場日漸成熟,債券發行商的類型及行業亦趨多元化,更能有效分散風險。

流通量可改善

然而,投資者仍受當年亞洲金融風暴的負面印象影響,擔心亞債礙於規模所限,市場或不夠流通,一直較美國債券錄得折讓。反映亞債表現的摩根士丹利亞洲信貸指數(美元),過去兩年孳息率普遍介乎4至6厘,反映美國投資級別債券的巴克萊資本美國企業指數卻不足4厘,10年期美債更不足2厘。
亞洲國家及企業為了吸引債券投資者,需付出較高的發行成本,正是吸引的投資機會。各國為刺激經濟均實行超低利率政策,促使投資者尋找更高收益的資產,亞債是其中一個不錯的選擇。
事實上,近年經濟雖然大起大跌,亞債市場表現仍然出色。反映亞洲(日本除外)債券價格表現的摩根大通亞洲信貸指數過去五年的累積回報高達48%,三年累積回報亦有36%;今年上半年,指數亦錄得接近7%回報,領先美國企業債券。
當中,亞洲的BB級企業債券的投資機會更為可觀。BB級債券與BBB級債券的息差於2011年已開始收窄,而隨着亞債發展一日千里、流通量改善及選擇增加,此類債券的息差有望陸續拉近。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況波動下,以美元計價的亞洲債券免除了亞洲貨幣波動及當地利率升降等因素,風險相對較低。
因此,一個精心挑選的亞債組合,在平衡風險的同時,亦有助為投資者締造可觀的回報。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