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是嬰兒潮人士(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至1964年內出生的人),回想到年幼時,不少長輩人士之家庭是三代同堂的,即祖父母+父母+子女(包括我)。
到我們成長畢業後,朋輩中不少人在結婚前仍與父母居住,結婚後才搬出,即三代同堂漸少,改為兩代同堂,父母+子女。
女士成潛在買家群
近年朋輩的子女不一定等到嫁娶才搬出,有經濟能力的固然離巢,財政不足的仍可能有爸媽協助置業或租樓,且傾向喜愛「潮」的屋苑,兩代同堂亦不容易有,而單身寡仔(或女)獨居已不再等同孤獨淒凉,反而是自由象徵,cool也!
據此,不難理解現時年輕一輩對擁有純屬自己空間之渴望,雖不排除有人因為父母居所細兼細佬妹多而要搬出去,但相信並非普及情況,因現今平均家庭人數只有三個多些少。
上述情況亦有助明白為何將過往數據以直線思維計算可錯漏百出,將三代同堂的住屋需求視之作定律,肯定會低估八九十年代住屋需求,同樣現今用兩代同堂估未來需求,出錯機會大。
遲結婚或不結婚等的現象,皆表示單身人數會增加,再加上喜愛「自己住」,對小型住宅單位會有一定的支持,至於這些單位是由公共(如近日宣佈的青年宿舍政策)或私人市場提供另屬後話。
這群組不少是女士,有說單身女士擁有自置物業數以萬計,而大學女生佔很高比例,即未來workforce女士亦會比現時多,是不可忽視的買家群。或許要在單位擺設上加點women'stouch。
鍾維傑
「地產得」獨立房地產分析網站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