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勞教營臭名遠播,營房生活艱苦,不只監禁環境擠迫,每個營房住上百人,更要捱冷,做工的報酬也少得可憐。除了捱苦,更有可能要捱打。
捱冷捱餓 隨時被打
一入囹圄,囚犯首先要換上囚衣,鬆垮垮的綠色制服上有囚犯名字。女犯人的營房,每個會擠上100至120人,每天早上6時,人人都要起床,而整天裏會多次點名,並要留在戶外,只有在氣溫降至-30℃時才可返回室內。
工作方面,女囚犯通常是製衣,縫製士兵、警察和囚犯制服,月薪只得微薄的100至500盧布(24至121港元),但卻是很受歡迎,因為少過一半囚犯有機會工作,許多女囚犯都希望有工作打發漫長的日子。
囚犯也嚴禁與外界接觸,每月只能跟家人通一次電話,不得超過15分鐘。
勞教生涯還可以更難過,尤其是與獄吏關係不好的話,因每個營的犯人都會被劃分為三級,而評級權力就掌握在獄吏手上。不同等級的待遇不同,例如一般囚犯每年可得到家人六次短訪,另有四次可過夜的長訪。與獄吏關係好,成為上級囚犯可有優惠待遇,例如可跟家人多見面,買食物和日用品也不受限制。
但若在營內做出嚴重違規的行為,例如飲酒、吸毒和抗命等,就會被單獨囚禁,不能打電話和見訪客,每天只有極短時間可外出做運動,更可能受到獄吏的毒打,對身心都是極大折磨。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