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腦》
【本報訊】教育局洗腦國民教育科強迫學生熱愛中國河山,卻不敢列明將中共喪失釣魚台主權列入教材,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香港保釣人士登島新聞時,指「成功登島,香港人說:我們毋須愛國教育」。有學者認為生活教材可更加有效認識中國,培養批判思考;但有前線教師擔心若教導不當,變成培養右翼民族主義。記者:倪清江
美國《華爾街日報》以題為"HongKongAfterIslandLanding:WhoYouCallingUnpatriotic?"評論(登島之後,香港,誰說你不愛國?),引言指「香港人說我們毋須愛國教育,昨日成功登上具爭議的尖閣諸島(釣魚台),足以證明」。
學者:可提供多元討論
內文引述微博一帖留言,「香港人將五星旗插在釣魚島,將來還有誰敢說香港人不愛國家!今日是香港人值得驕傲日子」。指在本港反對洗腦國民教育科之際,成功登島卻證明港人其實很愛國,另一微博留言說:「還有誰有膽登上釣魚島,只有我們香港人有『吉士』去做,請不要說我們不愛國。」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以生活題材作教材,可以提供多元討論,「從中可以質疑祖國太軟弱,點解手無寸鐵嘅人可以登島,解放軍百萬雄獅就唔得,比抽水愛國教材更好」。
蔡子強指出,保釣人士成功登陸釣魚台,可以從幾方面探討,「國內民族主義掛帥,但外交政策軟弱,政策唔一致,對待新疆、西藏(獨立勢力)反而更強烈」。
教導不當易變民族主義
透過分析事件,「可以達到培養批評思考,了解中國面對邊啲局限,唔會淨係單方面歌頌,會有反思、質疑。」
著名教師博客「庫斯克」、中學通識科教師邱兆麟認為,將成功登上釣魚台列為教材,必須小心處理,「係好危險,只係抽空處理,講登島成功,好容易變成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教育」。
邱指出,學校一般會以三個層次利用登島事件教育學生,比較高手是探討事件本身,即指出事件國際化、二戰前後及中共處理、造成今日局面的原因,而非愛國主義教育;中間層次是只討論過,最終又引導學生要保衞釣魚台;最低手是舉行活動,叫學生支持保衞釣魚台,「未經過討論已升格為國仇家恨,好易變成盲目崇拜國家、崇拜政權嘅思維」。
紅出沒注意
如發現有學校、組織推行紅色洗腦教育,可向《蘋果》報料: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