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官員只顧利益 漠視海洋生態「食魚翅節儉」謬論捱轟

水產官員只顧利益 漠視海洋生態
「食魚翅節儉」謬論捱轟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在全球掀起保護海洋生態的趨勢下,就連籃球巨星姚明都參與公益廣告的拍攝,呼籲國人拒吃魚翅。但作為魚翅消費大國的中國,卻有水產協會官員提出:「拒食魚翅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魚翅消費體現中國節儉美德」的觀點,甚至還要出版《中國鯊魚產業白皮書》為魚翅消費正名,有關言論和觀點昨引起輿論和網民的一片罵聲。

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簡稱中國水產協會)主辦的「鯊魚可持續利用會議」,日前在北京舉行,會議目的是以「中國傳統的魚翅消費文化受到國際社會不公正的評價」作反擊,出席者包括行業代表、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

為滿足食慾,中國人嗜吃魚翅的文化,令每年有大量鯊魚慘遭濫殺,並面臨滅絕。 互聯網

食翅乃身份象徵。

因中國人對魚翅需求大,令其價格不斷攀升。 互聯網

「拒食魚翅是極大浪費」

會上的觀點包括:目前中國沿海的「鯊魚是漁民意外捕獲」,不會危及種群數量平衡;魚翅消費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對廢棄資源的有效利用,是中國節儉美德的體現。該會會長崔和還稱被撈獲的鯊魚基本上無法再存活,不利用牠反而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又指一些活殺鯊魚取鰭的紀錄片:「都是騙人的,割鰭棄肉的行為根本就不存在。」會議內容昨經媒體報道後,引起輿論和網民強烈不滿:「除了共黨官吏,無人有如此見識!」
「不吃就浪費?是否煮到埋來就要吃?人類應該反思是否有的資源就應該要拿。捕鯊取鰭,懷孕鯊魚也不放過,肚裏的BB魚鰭也被切,這些不是虛構出來的!」香港護鯊會幹事盧嘉欣昨對《蘋果》記者表示,既然這個會議稱提到「可持續」,就應該正視全球三分之一鯊魚種類瀕危這一事實:「不管是中國還是西方,都不應該再殺鯊魚。環保團體只是向大眾提供知識讓他們選擇,並非針對某些國家或者行業。事實上近年越來越多人不再吃魚翅,是因為他們更留意自己和自然的關係。」

割鰭棄肉 浪費95%軀體

野生救援協會(WildAid)自2006年以來一直推動「拒食魚翅」,更曾邀得姚明作護鯊使者。該協會代表子雯對記者表示:「鯊魚重量大,所以漁民大多在海上切鰭,把其他部份丟掉,95%的鯊魚軀體都被浪費。」
近年來,全世界魚翅貿易總量從不到4,000噸激增至近14,000噸。其中,中國、香港、台灣三地魚翅消費佔據全球魚翅貿易和消費的95%以上。
山東大學海洋學專家王亞民稱,因鯊魚肉加工麻煩商業價值不高,「割鰭棄肉」的情況並不少見。他說:「魚翅本身只是一種軟骨組織,根本就沒有任何營養價值,每年花費巨資進口魚翅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由於國務院期望在三年內發文落實禁止公款消費魚翅,被外界認為是此次業界急急辯護的最大誘因。
《廣州日報》/《蘋果》記者

網民有話說

「這幫人眼裏只有經濟利益,至於鯊魚的命運,沒人在意。」

「吃狗屎更節儉,水產協會應該提倡喝尿,更能節儉。」

「中國被這麼一群人管着真是莫大的悲哀!」

「一派胡言,這些協會某些人背後這勾當不用想都知道,不吃你魚翅你就沒地方賺錢了。」

「水產協會的人患上了嚴重的腦膜炎,已經被燒壞了,應該趕快送到精神病院去,別讓滿口胡言亂語,丟人現眼了!」

資料來源:鳳凰網/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