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遷不拆」呼聲再起!本月底將結束公眾諮詢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一旦實行,十多條農村將會被滅村。受影響的粉嶺北四村為馬屎埔村、石湖新村、天平山村及虎地坳村,村民群起要求擱置計劃,有村民直言:「家唔係賠償夠唔夠嘅問題,係我哋唔捨得呢度唔想搬!」 記者:梁德倫
當局提出的計劃中,有十多條非原居民村落受影響,當中多戶都是家族由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植根。其中粉嶺北的四條農村近日成立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表明不遷不拆、還地於農。成員卓佳佳指,政府在計劃中提出打造綠色生活,但方法是要剷平現時的菜田、漁塘然後興建人造的「自然公園」,相當矛盾。
不要槍靶訓練場
她指出,有關發展計劃多番強調地理位置上有助促進深港融合,「到底我哋係為咗港人定內地人而去發展呢?」她說,政府在市區有2,000公頃土地仍未發展,淪為停車場及貨櫃場等,若真的要解決房屋問題,為何只着眼於偏遠的新界農地,更何況今次計劃已能預見只會有更多豪宅出現。
在虎地坳村住了57年的周婆婆在村內種菜數十年,80歲的她希望當局能讓她們繼續原有的務農生活,「可以嘅話梗係想喺度住到百年歸老啦」。同村的明哥則在家旁漁塘養魚,他指出,根據發展計劃,虎地坳村會一分為二,一半保留為農業區,一半卻要改建為駕駛學院和槍靶訓練場,其家園正好是在後者範圍內,「有乜理由生態農地旁邊係呢啲嘢?」
分別在石湖新村和天平山村居住數十年林先生和盧先生指,新發展區計劃自董建華年代提出開始,不少村落的土地已被發展商收購,農地變成荒地、貨櫃場。盧先生認為,香港應重新發展農業,令港產蔬菜至少可應付本地三、四成供應量,「大陸嘅菜一有問題唔供港,我哋死得㗎喎」。林先生坦言:「我想朝早聽到嘅係雀仔聲而唔係鬧鐘聲,家唔係賠得少唔想走,而係我哋唔想離開綠油油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