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地區的主權爭議急劇升溫,繼南韓總統李明博本月10日登上與日本有主權爭議的獨島後,本港保釣船「啟豐二號」昨日也成功靠上釣魚台,保釣勇士成功登陸。無論是日本的雙面出擊,還是南韓的主動打擊、中國的被迫回擊,都令東亞的外交緊張局勢更趨複雜。但外交從來都是內政的延伸,這一輪主權爭議的起因看似國家利益之爭,實質是主政者尋求民意支持、維護政權穩定的手段。
野田佳彥爭島挽民望
今年是中日建交40周年,但日本首相野田佳彥竟在7月7日,即日本侵華的盧溝橋事變75周年當天,宣佈最快將於9月底將釣魚台「國有化」。中日的釣魚台之爭自此升級,日本媒體驚呼野田「不惜頂着中國的怒罵聲去搶石原慎太郎的風頭」。日本《讀賣新聞》的民調顯示,53%的國民期望在9月或10月解散國會,而野田的民意支持度已跌至22%,隨時可能下台。野田在釣魚台問題上出招,無非是要爭取日本保守勢力的選票,但顯然低估了中國民眾的反應及由此產生的對當局的壓力。
而南韓總統李明博因親人和官員貪污醜聞纏身,民意支持度跌至18%。雖然他不會在年底的總統選舉中角逐連任,但要到明年2月才卸任,不可能視民意如浮雲,因此打破過往對日「靜靜外交」的傳統,高調到獨島宣示主權,結果受壓的不只是日本政府,更有中國政府。
無論是南海之爭,還是釣魚台之爭,中國政府的軟弱一直受到民間輿論的抨擊。中國當局一直抱持擱置爭議、合作開發的態度,表面上是秉持中共元老鄧小平韜光養晦的戰略,實際上是高層權鬥白熾化,無暇因應局勢變化,及時調整東海、南海戰略。菲律賓在黃岩島的挑釁,日本在釣魚台的挑釁,則是既看準美國在背後的支持,也看準中共元老、領導人窮於應對薄熙來事件、忙於展開十八大權力之爭。
眼見日本在釣魚台的挑釁升級,眼見日本對李明博的獨島之行無計可施,中國民間也將保釣行動升級,一方面,由北京保釣人士童增向中國國家海洋局申請租賃開發釣魚台,另一方面,兩岸四地保釣人士策劃聯合登陸釣魚台。形勢不饒人,中共領導人再不作出積極些的回應,勢必傷及形象,並受到政治對手的攻擊。因此,當局一面繼續管制內地的保釣行動,以免增加「維穩」壓力,一面放寬對香港保釣行動的壓制,令「啟豐二號」得以實現六年來的首次成功出海保釣。
無論主政者如何對待領土爭議問題,民間保釣人士昨日成功登陸釣魚台,是真正自發的愛國行動,值得國人尊敬、致敬。中國政府、香港特區政府有責任、有義務確保他們的安全,確保他們有尊嚴地返回香港。當然,輿論更期待的是,內地民眾也有表達保釣言論的自由,也有參與保釣行動的自由,不會因此被維穩、被打壓。
李平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