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梁振英透過空殼公司持有戴德梁行海外子公司股權,被質疑保留利益輸送渠道。昨仍不願公開有關公司名稱、註冊地及業務等細節,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批評梁有利益衝突之嫌。梁振英又被指去年擔任戴德梁行執行董事時,有份決定出售集團業務,以保障他手持的子公司股票權益,繼續獲利,但被他出賣的母公司小股東則血本無歸。記者:林偉聰
梁振英昨日參觀中醫診所後見記者,對於他透過英屬處女島註冊的空殼公司WintrackWorldwideLimited,持有戴德梁行海外子公司股份或會構成利益衝突的質疑,他繼續「擠牙膏」回應,重申該間子公司的業務不涉及香港、內地和台灣,又形容自己只是「小股東」,股份將交由信託管理,但未有交代是否只採用可隨時更改指令的「可逆轉」(reversible)信託形式。
傳媒由上周五起追問,但梁振英至今仍只肯申報無實際業務和利益的空殼公司;但有業務、有盈利的戴德梁行子公司,無論名字、註冊地、實際業務以至佔有股權數量,一概拒絕交代。
陳太促梁交代以釋疑慮
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昨批評,梁振英政府運作了個多月,除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外,由梁振英以至其他問責官員的表現也令人非常失望,梁振英也未能履行競選承諾,「剛剛上任一個月、十幾日就去放假,呢個畀市民一個乜印象?」她續指,梁振英至今仍持有戴德梁行股份,容易令市民覺得有利益衝突,必須交代清楚以釋市民疑慮。
為保值犧牲小股東權益
申報疑團未解,昨日就有傳媒翻舊賬,質疑梁振英隱瞞持有的子公司,或與梁振英擔任戴德梁行高層時的爭議性商業決定有關。陷財困的DTZHoldingsPlc(戴德梁行母公司),去年12月被澳洲財團UGL以9億多港元收購全球業務。董事局當時決定出售業務而非直接賣盤,令DTZHoldingsPlc剩下空殼,隨即被倫敦交易所除牌;加上出售業務所得資金要用作還債,令集團股票大貶值。當時已有小股東炮轟九人組成的董事局為保自身利益,選擇只售業務是罔顧小股東權益,而梁振英當時是三名執行董事之一。
不過,由於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業務得以保存,所以子公司的股票價值未受拖累。換言之,梁振英現時申報了兩類戴德梁行股票,一類是可能已變成廢紙的DTZHoldingsPlc股票,另一類相信是價值較高的戴德梁行子公司的股票。由於子公司的股票當年是透過犧牲母公司的小股東權益而得以保值,梁振英一旦披露持有的子公司詳情,勢被小股東質疑與UGL有秘密協議,容許他保留高價值的股權,這或是他堅拒公開詳情的原因。
梁振英去年在戴德梁行出售業務後,曾被傳媒形容為「一鋪清袋」。永不認錯的他當時反駁稱,手上仍保留戴德梁行部份亞太區公司的股權,而且業務旺盛,他在整個亞太區一直有分紅和其他權益。
根據DTZ去年年報,梁振英持有一家DTZ附屬公司三成股權,但拒絕披露公司名稱,未知是否日前申報的外國子公司。翻查去年年報,DTZ持有不多於七成股份、而又在亞太區註冊的附屬公司只有四間,包括新加坡戴玉祥產業諮詢公司、戴德梁行東南亞有限公司、泰國註冊的戴德梁行(泰國)有限公司及日本DTZJapanLimited。記者昨向特首辦查詢梁振英持有的子公司是否上述其中一間公司,特首辦只表示「無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