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美國農產品持續失收,20國集團(G20)亦憂慮糧食危機,計劃就糧食價格飆升舉行會議。不少分析均指,投資者瘋炒農產品是糧食危機元凶,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宣佈限制與糧食相關的投資,似乎良心發現,以行動回應有關評論。
德國商業銀行並非第一間限制投資糧食商品的銀行,德國最大銀行德銀早前表示,今年內不會發行新的農業商品投資產品;另DekaBank則退出投資多種基本食用穀物,如玉米、大豆、小麥等。德國監察糧食的獨立機構Foodwatch讚揚德國商業銀行的做法,指有關行動乃基於道德立場,有助改善全世界的糧食危機。
ETF剔除農產品投資
德國第二大銀行德國商業銀行的發言人上周四宣佈,將旗下交易所買賣基金(ETF)ComStageETFCommerzbankEWIndexTR內的農產品投資剔除,不過未有公佈更多詳情。根據德國商業銀行網站資料,該ETF資產達1.451億美元,於上月底重組,現時投資12種金屬及能源商品。
分析指,除受天災影響,投機炒賣亦會刺激糧食價格進一步上升,當中更包括退休金等被動的機構投資者。投資農業商品的潮流,自1992年高盛的GSCI指數獲美國商品交易期貨委員會(CFTC)批准投資穀物市場時興起。雖然2008年的糧食危機後,各國已提出新規例限制商品市場炒賣,但根據CFTC數據,過去10年,美國被動投資者在商品市場的淨投資額仍達2000億美元,其中逾三分之一在小麥及咖啡等農產品期貨。
其他銀行仍未仿傚
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經濟事務官員DavidBicchetti表示,越來越多人關注銀行在農產品的投資,過去一年亦有很多關於道德投資的討論。不過,除德國的銀行外,便沒有其他銀行有類似限制投資糧食商品的行動。
玉米價格自6月15日以來已大升近六成,美國農業部早前預測,受旱災影響,當地玉米產量將會跌至六年新低,出口按年下跌16%,全球存量將跌至自2007年以來最少。
有見及此,G20計劃就有關糧食價格問題舉行電話會議。G20的官員指有關計劃並非恐慌的表現,而是嘗試避免各國推行農作物出口限制及積存等政策。不過,有部份官員指稻米價格仍然穩定,全球糧食需求又不及2007及2008年,因此不認為糧食危機已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