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屆立法會選舉,泛民及建制派在新界東、西兩區競爭激烈,本報翻查選舉事務處的選民登記冊,這兩區50歲以上選民數目激增逾七萬人,遠超其他選區。有學者分析,兩區年長選民激增,對建制派候選人搶位有利,而泛民候選人質疑年長選民數目不尋常激增,或涉及建制派有組織地「種票」。記者:林俊謙
本報翻查選舉事務處今年公佈的選民登記冊資料,再與08年立法會選舉選民資料比較,發現今屆選舉50歲以上選民人數增加最多。年齡介乎18至25歲的年輕選民方面,全港五區均只有輕微增長,增幅介乎港島區的逾3,000人至新界西的逾27,000人,而26歲至50歲的選民人數,在全港五區均告下跌。
不過,50歲以上的選民數目在全港五區均告上升,其中以議席由七席增至九席的新界東選區增加數目最多,較上屆增加逾74,000人,議席由八席加至九席的新界西則緊隨其後,增幅也達74,000人,明顯較九龍東增加35,000人、香港島增加23,000人,以及九龍西增加約13,000人為高。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分析,若按過去立法會選舉經驗,教育和收入水平較低的年長選民增加,會有利建制派選情,所以新界東、西兩區50歲以上的選民數目,對建制派在區內搶位有優勢。
蔡耀昌憂「背後搞掂晒」
兩區泛民候選人認為,新界東、西兩區長者選民大幅增加,情況相當不尋常。民主黨新西候選人李永達表示,根據過往立法會選舉經驗,除了人口老化因素外,區內的新增長者選民大部份均是由民建聯、工聯會、以及鄉事派等組織動員登記,相信區內50歲以上選民大增,是建制派力爭該區最後一席的選舉部署。
李永達相信,今屆約三萬票即可取得新西最後一席,左派如能控制新增長者票,絕對有力左右最後一個議席選情,當中或涉及建制派安排選民轉區,「空降」他們到當選門檻較低的新界西,期望這些「人頭票」發揮最大影響力。
參選新界東的民主黨蔡耀昌認為,新界東50歲以上選民人數今年不尋常激增,是由於建制派透過龐大資源進行組織性選民登記,令民主派今年選情更嚴峻。蔡耀昌又指,建制派今年在新東的選舉宣傳近乎「隱形」,出席論壇次數遠較上一屆立法會選舉少,「令人擔心係咪背後已搞掂晒,夠晒票,唔使再做嘢」,不排除有人如過去選舉一樣,透過假地址在區內種票。
另外,選舉事務處表示,本周開始向選民寄出投票通知卡,卡上列明選民獲分配票站、候選人簡介、票站位置圖、投票程序簡介等,預計所有選民月內會收到有關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