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雞.耕田 - 鄧達智

糯米.雞.耕田 - 鄧達智

「金燦燦的賣相,香脆脆的糯米,鮮香的雞肉,真不愧是招牌!」
一面讀,望着那張香煎糯米雞照片,情不自禁大笑起來,來自北方的記者讚美澳門新埗頭街老舖蘭香閣。
笑,只因憶起童年歲月嗜吃如命;吃乜嘢?「糯米雞!」吃乜嘢?「糯米雞!」……這樣的對答大概自小學二年級一直去到大學二年級而今天,我愛的仍然是糯米雞,愛糯米還是雞?小時肯定是為了「雞」這粒字的概念,那個小孩那些年不愛吃雞?尤其雞髀!香甜其實是糯米。一直弄錯,糯米雞便是雞。直至一天成人喚我們不要吃糯米雞內的肉菜,大多為前日廚餘餸尾,今天,我想應該是新鮮的吧?但我早已只吃糯米不吃「內臟」。
北京年青朋友未曾我們童年經歷,大概錯覺糯米雞內容便是雞。經常只見一塊火腩,沒有雞啊。
想起那幀糯米雞現代版的香煎;樂了一個北京的早上,笑容不散。
來到今天,種菜耕田這都市人週末消閒或嚮往田園居,真的幾分Cliche,過份被追捧,真叫人膩。以為歸田園?做個另類現代文明人。重歸土地耕田?
你可要學學本地Organic耕種老祖朱佩均,AhPad放下祖業多年踏入元朗八鄉從除草開始來到今天那方田土夾在三號幹線並西鐵中間,丁屋售價近千萬,當然迫遷難免;原居民有幾個尊敬愛護養活世代以千百年計的泥土,急不及待只是利益權勢,錢,錢,錢!
AhPad不是週末落田造勢,做個刊物效日本,韓國,台灣……詩情畫意藝術大導演塗鏡拍的照片假象;懂不懂二十四氣節?遇蛇蟲蟻小強可會懼怕?風雨雷暴避還是不避?蚊咬夜鳥鳴會讓你心寒?耕田美化至讓我發笑還是強國,80個巴仙人口仍然務農,不少與國際接軌報刊也來那套朦朧美的洗腦;我媽昔時,天未亮下田,黃昏歸家,週而復始不用讚美不須研究,重要只是田土+勞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