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去年堅尼系數達0.537,創歷年新高,貧富懸殊惡化。特首梁振英翻炒前朝董建華舊作,重設扶貧委員會,但仍在諮詢階段。持份者之一的樂施會倡議成立扶貧專員,由非官員出任,作為政府與民間的溝通橋樑,確保下情能上達;並促請梁振英訂立貧窮線,月入低於住戶收入中位數一半,即6,250元,就是貧窮戶,否則拒絕收貨。 記者:王家文
社福團體今與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會面,就新扶委會成立提出意見。樂施會建議政府參考外國制訂貧窮線,如歐盟定於入息低於住戶入息中位數的60%;英國則監察生活於入息中位數70%以下的住戶等。該會項目幹事蔡文傑認為,貧窮線可訂於住戶收入中位數一半,以一個三人家庭為例,月入中位數為12,500元,一半則6,250元,「設立貧窮線有助掌握貧窮群組,訂定目標和策略,才有效滅貧」。
新扶委會將設四個專責屬會,針對低收入、貧窮兒童和長者、少數族裔等,架構跟前朝相若。樂施會認為,新扶委會須跨部門合作,如愛爾蘭設有跨部門的社會共融局,有效將相對貧窮率由05年的18.5%降低至09年的14.1%。該會又建議新增扶貧專員,由非官方人士出任,負責協調和推行扶貧政策。
一定要知民間疾苦
該會項目倡議幹事黃碩紅強調,扶貧專員須有廣泛認受性,「一定要熟知民間疾苦」。黃碩紅批評,前扶委會提出53項扶貧建議,大多未能到位。如原先構思的低收入生活保障,最後變成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更以家庭入息作審查,申請人數偏低。她建議新扶委會成立「社會夥伴平台」,分成不同工作小組針對各貧窮問題,並推薦入各屬會做代表。她舉例指,愛爾蘭政府設有「社區及義務工作支柱」,由約17個全國協會組成,可參與扶貧政策討論。
黃碩紅指出,新扶委會應有法定權力和資源,關愛基金也應納入其中。她認為,政府首要制訂貧窮線,不可再推搪。她促梁明年1月發表施政報告時,須就制訂貧窮線展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