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復仇者聯盟》(TheAvengers)勝在降咗級!

蘋影話:《復仇者聯盟》(TheAvengers)
勝在降咗級!

這部電影上映已經有一段日子了,談過的人超多,本來不打算寫甚麼,反正是一部打餐飽的電影,3D也着實看得我有點頭暈。但容許我以老人家的身份說幾句話。我真不知道有些新的影評人是怎麼看電影的?他們對電影的製作和歷史好像一點也不了解,更沒有甚麼思想可言,每一篇談《復仇者聯盟》的影評,幾乎都言不及義。如果作為消費指南,很簡單,看吧,打到儍外竟然還很有喜劇感。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去,這又怎會是一部追求和平或者朋友聯盟的電影?
仰止的影評一向給人怪怪的感覺,有很多時不知所云,更多是自言自語。就像標準老土的作品論(不是作者論)意識,認為每一個作品本身,都有本身的意義:作者自己想說的話。作為一部作品跟其所在的地點產生某種意識型態的意義。而我每次都用我蠢鈍的頭腦,加拙劣的文筆去找尋這兩種意義,即使是超級娛樂片。
Marvel本來便是個金礦,其中所擁有超級英雄每一個都可以獨立成篇。大概因為這群超級英雄都不是一般平民正常人,每個都是擁有超能力的畸型人,所以這群超級英雄都有一個不愉快的背景,又或者生活在孤獨灰暗之中,於是所有的Marvel英雄改篇成電影後,幾乎都帶有一點傷感的元素。當你手上有這批英雄時,很自然便會想到如果他們在一起會怎麼樣?成為雜牌軍還是仍然保有各自的英雄味道?《復仇者聯盟》成功之處在於這些變形俠醫、鐵甲奇俠、美國隊長之類的傢伙,能夠放下自己的身段,甘於成為群戲的多英雄。影片內有很多對各位超級英雄的互相自嘲,互相取笑,甚至一起遇到危難時,同樣的無能為力感。於是超級英雄電影加入了馬戲班的喜感,熱鬧得教人拍掌。他們的出身被剝奪了,只餘下超能力(這個蠢相),觀眾就看得開心了。荷李活就可以做到這份自嘲。
人類內心到底是追求和平還是追求惡毒,這我還不知道,但這類電影最吸引人的是處境的「不和平」,我們喜歡又害怕破壞一切,電影便不同了,假的嘛!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