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堂:民陣召集人 兩面不是人

元氣堂:民陣召集人 兩面不是人

黎恩灝正在減肥,喝凍咖啡不放糖、夏日炎炎回中大做Gym。這位由細肥到大的民陣召集人,中學時代是動漫節常客,愛宅在家打機和聽收音機,經十年歷練由宅男變身社運中堅,上月卻宣佈急流勇退。回首,暫時令他最意難平的,是有人嫌他太過積極,動不動就遊行,封他「黎恩好大喜功」,市民卻罵他不夠激進,兩面不是人。

撰文:張嘉雯

走出宅男路

黎恩灝的「穩重」是天生的,23歲長得像33歲,跟他說話,有時會覺得他是成年人,有時會覺得他是死仔。
兩年前,身為中大學生會會長的他護新民主女神像有功,一曲學生會會歌震懾中大校園,民間團體、政壇元老驚為天人,威風不下今天學民思潮的黃之鋒;去年他當民間人權陣線召集人,人人以為他是政客,原來今年暑假他才大學畢業。跟黃之鋒不同的是,他曾經走過一條宅男之路,愛上網,暑假指定動作是逛動漫節,放假獨自Shopping,二人最大共通點是,心中都有神。
他出身天主教家庭,喜歡留連聖堂,導他走出社會的人,正正是因魔鬼論而廣為人認識的羅國輝神父,「嗰時我讀中二,根本唔知23條係乜,周六我返聖堂開輔祭會,羅國輝叫我聽陳日君樞機23條講座,我咪去囉。」聽完講座,神父叫他在彌撒裏向數百人分享,13歲的他沒怯場;到2002年12月,他更獻出第一次,隨聖堂參與反基本法23條遊行,卻戇頭戇腦得連水也沒有帶一瓶。他也愛聽電台節目,「2003年沙士返唔到學,上晝聽大班,下晝聽毓民,越聽越有興趣。」他說羅國輝的言行對他影響很深,最記得羅國輝在2004年子夜彌撒裏談領匯上巿,在放聖嬰的馬槽周圍放滿用報紙築成的大廈,當中包括說要「敲董建華個老虎頭」的盧少蘭的剪報。
這些細碎,築起他對社會科學的興趣,聯招主打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社會學、文化研究,擔心臨門脫腳,他還挑了一堆水泡科,結果高考成績突出,拿3A2B,「無諗過咁好成績,如果知可能會讀Law,不過咁都好,如果唔係我都讀唔到政政。」

■反對政治檢控、抗議政治打壓,這是黎恩灝的政治信仰。

■正是羅國輝神父,導他走出社會不再做宅男。

■黎恩灝讀中二,為23條立法首次上街遊行。

「黎恩好大喜功」

上大學第一堂課,是毛孟靜教的「PoliticsandMassMedia」,內容全無印象,記憶最深反而是反劉遵義,在課堂外打游擊舉行「一人一膠樽運動」,反對校方因擴建圖書館而遷移中大標記之一的烽火台。
炎夏的中大校園熱得發滾,長期以黑衣示人的黎恩灝帶筆者從本部走路到政政系所在的聯合書院,到訪他參與社會運動的發源地。升大學二年班時,他在何秀蘭辦事處做實習,認識有份搞學運的職員,翌年參選學生會當會長,之後在政政系裏陸續遇上他口中的貴人──老師馬嶽、關信基,特別是教政治哲學的周保松,「佢關心我個人前途,佢嘅讀書組、沙龍我都會去,從佢身上我建立到自己價值觀,對公義社會嘅追求同埋對中大嘅關懷。」護新民主女神像一役聲名大噪後,他接到前民陣召集人、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孔令瑜電話,「佢叫我做7.1嘅MC,之後我參與中大7.1工作組,負責街站籌款,第一次同佢通電話,佢叫我講幾句介紹自己,係佢令我接觸社運。」
邊說邊抓撓手臂上因暴曬而脫落的皮屑,黎恩灝直言得很多人的幫助,「唔係我嘅能力同付出,運氣成份佔好多。」當民陣召集人一年,埋單計數,去年9月底至今,他一共辦了至少七次遊行,反替補、反小圈子選舉、反警權過大,次數之頻密與他脫皮的嚴重程度成正比,連他也自爆旁人給他的新稱號──「黎恩好大喜功」!「民陣儲備警誡線係30萬,我搞咁多次遊行,使到得番20萬,好彩今次7.1籌得番37萬,佢哋咪笑我係敗家仔、大花筒囉,我都唔知自己係咪心頭高,乜都想做。」

(設計對白)

(設計對白)

(設計對白)

(設計對白)

(設計對白)

(設計對白)

散會與衝擊的邊緣

以為他在民陣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人多口雜手腳亂,要協調不同聲音,他說不是,而是巿民期望高,人手又不足。
2010年政改一役與支聯會反目,加上政黨和民間團體互不信任,替民陣出力的人買少見少,「初時以為有四十幾人,現實原來得好少團體支持,有啲角力令人覺得辛苦,無諗過呢啲嘢會綁手綁腳。」很難想像,動輒數萬人的遊行,真正幫到手的人,原來一雙手數得完。實際運作時,又不停被罵被批評,頭號中箭位是參與人數,說得多被批評有水份,說少了又辜負遊行者心意,明明是有根有據點算出來的數字,卻永遠不能盡人意,人人打電話罵,左右做人難。
二號中箭位是散會與衝擊的邊緣,近年的遊行集會,人人滿腔怒氣,每次民陣在遊行目的地宣佈結束集會,就有示威者覺得民陣做得不夠,「點解散呀?」「點解唔衝入去呀?」面對這些批評,他引用伊索寓言裏父子賣驢的故事,深知工作吃力不討好,惟有叫自己別被別人想法擺佈,「啲人鬧咪吞晒落肚囉,總有人覺得我哋唔夠激,又總有人覺得我哋太激,永遠都攞唔到掌聲。初時都會耿耿於懷,家好啲,會Position自己係個Platform,俾參加者自由決定行動。」

■就是爭取新民主女神像永久擺放中大一役,令黎恩灝聲名大噪。

■2008年,身為政政系一年級生的他,舉行「一人一樽運動」,抗議劉遵義不聽學生聲音。

燃燒生命急流勇退

今年7.1前一晚,他和很多人一樣失眠,「由3月開始不斷驚,CY個勢咁好,驚到6月,嗰時我哋估計大約有五萬人左右遊行,係後來出咗李旺陽同埋僭建單嘢,先至爆煲。」民怨沸騰,一爆爆出了40萬人,黎恩灝也始料不及,理應乘勢與梁振英政府周旋到底,他卻選擇在這時急流勇退。原來他由大學三年班開始已經人神交戰,在踏足政壇和繼續求學之間盪來盪去,盪足一年,「覺得家唔從政可能之後無咁好機會,我都知放得自己太大。」
他問過無數人意見,甚至求教民主之父李柱銘,同是天主教徒的李柱銘沒說甚麼,只建議他祈禱尋求答案,直至替補機制「返嚟就郁」一事,令他非常洩氣,「覺得做咁多嘢都對抗唔到,政府嗰啲係歪理,不過馬嶽同我講,有啲嘢唔係靠一次行動就搞得掂,佢鼓勵我讀書,話:『你避得開魔鬼,避唔開天主。』你要做嘅事,始終都會去做。」他聽罷立定決心找書讀,結果獲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取錄,讀政治社會學碩士課程,更拿了一個足以請整個社運界、學運界以及民間團體吃很多次飯的獎學金,「我讀書唔係太叻,如果唔係有呢啲社會經驗,LSE無可能收我。」
他形容香港政壇缺乏論述,紮實的理論根底對他未來有幫助,「我覺得自己家燃燒緊生命,身體又唔好,瞓得唔好,個肚腩又越來越大,我想停一停,未知自己將來想點,讀多啲書始終都係好。」Diary內擠滿訪問和論壇Schedule的黎恩灝,仍然在聖堂當司琴和歌詠團指揮,「我好鍾意彌撒服務,又鍾意祈禱,以前會諗吓自己係咪有聖召(當神父),但家對投入政治興趣大好多,我好無動力花多十年時間去修道,我諗呢樣唔係家想要嘅嘢。」宅男變變變,下一步會否變成健碩政壇帥哥不知道,只知道他的磅數已經成為民間賭局,買升的暫時佔了上風,各位觀眾,買定離手!

■今年5月,黎恩灝召開記者會,上訴警方反對民陣遊行地點。

■梁班子初上任,林煥光兼任行政會議召集人與平機會主席兩職,黎恩灝發炮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