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地:看不透港樓市進軍內地有風險 靠合資突圍

太地:看不透港樓市
進軍內地有風險 靠合資突圍

【本報訊】內地房地產市場經過近10年高速發展期,隨着中央調控打壓及房企轉型從事商業地產,競爭越趨激烈,近年積極開拓內地市場的太古地產(1972)因步伐緩慢而錯失良機,行政總裁郭鵬承認,進軍內地是「有風險及未必成功」,會靠合資及太古獨有風格突圍。 記者:陳新政

對於香港市場,太地更為審慎。作為老牌英資發展商,郭鵬接受訪問時以「看不透、不確定」來形容本地樓市,他不願評論新政府的土地發展政策會對香港樓市及太地有何影響,但強調公司下半年會密切觀察政府推出的措施。

棄投資大量單位項目

他又說,太地目前會避免去投資要規定興建大量單位的土地,「像荃灣西站這些要有大量單位的項目,我們不像長實(001)有經驗,我們會去選擇優質及高檔的項目,不一定要數量多。」太地有入標前北角邨地皮,但鎩羽而歸。
郭鵬形容,太地近年發展內地市場是「艱難的八年」,由於各種挑戰及競爭環境,發展的確有點緩慢;他指出,在內地發展住宅項目特別會遇到社會挑戰,「例如你建成一個項目,涉及過千個單位,以我們要求會用幾年時間,但社會卻預期你要跟足時間表,要短時間完成,市民對住宅需求亦很大,因此做商業項目對太地更有優勢。」

堅持獨特風格優勢

例如去年開幕的廣州太古匯商場,亦因施工許可問題,已令落成時間推遲,上海項目更是不斷押後,因此除了太古匯及2008年落成的北京三里屯Village分別佔97%及100%權益外,太地其後在內地的項目均採取與當地企業合作,以合資方式經營,冀在經驗及「關係」上取得優勢,「例如明年開幕的成都大慈寺項目,就是跟遠洋地產(3377)合作,以他們在當地的關係,發展較預期快,北京及上海都會以持一半股權的合資(fifty-fifty)方式去做。」
郭鵬稱,曾有人質疑太地進軍內地步伐較慢,以致錯失黃金時機,但內地目前仍存在不小風險,「無疑這市場是一盤不斷增長的生意,不過坦白說我覺得未必成功,我們會繼續,但不會進取地發展。」儘管前景困難,但他指太地在建築項目上有獨特風格優勢,「如成都項目有街頭風格,不止是賣高檔名牌產品,是迎合大眾化。」他強調太地會集中發展北京、上海及廣州等地,不會分散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