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工業從來都是金錢掛帥,誰肯付錢購票入場,誰就是老細。內地擁13億人口,一套稍為有卡士的合拍片,在內地閒閒地收過億,多位香港著名導演如徐克、爾冬陞、陳嘉上和葉偉信等,紛紛北上拍合拍片,而最原始、最地道、圍繞着香港核心價值的電影更是少之又少,港產片似已成為時代的犧牲品,如今僅餘下許鞍華、杜琪峯和彭浩翔等導演默默捍衞港產片。
陳嘉上08年執導的電影《畫皮》,明明取材自《聊齋誌異》,是百分百的鬼片,但為通過內地電檢,硬將角色妖魔化,嚴重失真。該片在內地狂收2億,造就開拍續集,不過已換成由內地導演烏爾善執導。《畫皮2》在內地勁收7.2億,已超越了姜文的《讓子彈飛》,成為最高內地票房的華語片。好端端一條香港人構思出來的「絕世好橋」,如今被內地人拍出來,更搶得最高票房,相當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