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聽風者》聲音的蒼白和虛偽

蘋影話:《聽風者》聲音的蒼白和虛偽

還記得《無間道》第一場劉德華和梁朝偉相遇在一間音響店,聽的是蔡琴。莊文強和麥兆輝果然是發燒友。音響發燒友都有精神病,永遠像薛西弗斯推大石上山,追求最真的音響效果。而《無間道》還有一點自覺,一點無所謂真實聲音的自覺。《聽風者》就完全洗了腦,努力從聲音去告訴我們能夠找到真實:怎樣的打擊是怎樣性格的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嫩。這種簡單化的,類似市面有售的身體語言書籍。當他擺出這個姿勢,他便是在這種心理,擺出另一個姿勢時,又轉了別的心理。加上愛國(影片沒有黨)的單純心態,令觀眾好像在看童話電影。事實上當莊文強和麥兆輝雙劍合璧,作品的詩意和氣勢都比他們自己單獨拍攝時好得多。《聽風者》能夠利用這麼一個簡單的故事,在兩個小時內吸引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委實不簡單。在描寫周迅和梁朝偉之間的感情上也寫得精采,沒有掉進一般的三角戀愛老土。
我不知道這是否港產電影中音效最好的作品,因為我在平民戲院看。中高音分析力不夠,但低頻則甚有震撼力。既然是寫聲音的,影片在音效上是用了功夫,各種濕碎聲音釘釘喳喳都比較大部份港產電影好十倍。記得從前有些發燒試音碟根本沒有音樂,內容是掃玻璃、行雷、擦火柴等聲音,錄的和聽的就朝着怎樣令其聽起來跟現實一樣,以測試自己的器材。這些唱片蒼白得嚇人,我不知道那時的精神病到底是不是比現在嚴重,我只擁有一套低價的音響,竟然也買了一張這樣的唱片去聽打雷、掃玻璃、擦火柴。《聽風者》的梁朝偉其實很慘,他的工作就是在那些嘈雜的蒼白裏找出意義,即使那只是一個假的意義。編導最洗腦的還不只這個,它甚至合理化這種偷聽的,入侵他人私隱的行為。只要你界定那是敵我矛盾,不義的行為便成了正義。《聽風者》好看得令人毛骨悚然!尤其在我們偉大的祖國統治下。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