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預言,十年之後的香港銅鑼灣一帶所有的名店老店名牌時裝精品店美容院等再也無立足之地,只會剩下西藥房、金舖、珠寶店,甚至水貨連鎖店的什麼莎莎卓悅等,雖然薄利多銷亦恐捱不過貴租終要關門大吉。不知此預測會有百分之若干準確性,但見老字號一哥楊貫一的富臨也面臨逼遷了,相信八九不離十,所言未必全屬子虛烏有。
整個香港大環境在變動着,初到貴境時普通話國語並不通行,隨着九七來臨自由行引進大量中國客,逛街購物時,普通話彷彿成了母語,各大小店舖對於中國來客十分熱絡巴結,反而對本地消費者十分冷淡,大約現實告訴了他們花得起錢的大爺大娘們已不是港客或其他地區的遊客而是大陸客,而人民幣比港幣比美金比歐元更硬淨好使好用得多吧。
香港有ICAC對貪污腐化監控甚嚴,台灣則多年下來變得地窮人窮再也無法與大陸各地相比,曾幾何時大陸客的勇於消費成為寶島大商機,而令香港人相形見拙的是這三十多年的變化,不斷要接濟的親朋戚友如今一個個富起來了,工廠寫字樓及跨國大企業不斷向北遷移,原有的就業場所解散的解散,裁員的裁員,只有地皮房子愈來愈貴而炒家用家再也不是本土本地的人,在如此夾縫中生存的空間已變得更狹小,通貨膨脹卻並不因現實生活的艱難而放緩,往銅鑼灣各大小街道走一圈,門面變換之快速叫人目瞪口呆。
獅子山下的往昔香江歲月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太平山下真的太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