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兒童濕疹發作,家長若照顧不妥善,隨時被細菌入侵,甚至併發疱疹感染,或因長期發炎令皮膚苔蘚化。瑪麗醫院兒科皮膚科門診,每年接獲逾300宗濕疹病童求診個案,年紀最小僅半歲;該院每月另接獲數宗因濕疹控制差,令病情惡化,致細菌感染的病例。 記者:梁麗兒
小兒濕疹(又稱異位性皮膚炎)乃皮膚慢性發炎,是其中一種濕疹,成因不明。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楊志強估計,本港約40%兒童曾患上不同程度小兒濕疹,多數在出生6至12個月後發病,也曾有三個月大嬰兒因嚴重濕疹入院。症狀包括皮膚痕癢及乾燥、丘疹、紅斑、水泡;家長常忽略的兩頰通紅、「爆坼」、眼皮紅腫及奶癬等也屬小兒濕疹。
到瑪麗醫院求診的病童,平均5至10歲,每年另有120至150宗新症。約70%病童踏入青春期後,病情有改善,甚至不發病,但原因不明。
他指,曾有一名約16歲患濕疹的少年,因全身皮膚潰爛入院,少年10歲起患濕疹,家長因急於治療有成果,又怕西藥副作用,轉往向中醫求診,兩年內曾多次服用及敷不明中藥,致病情不受控制。入院時全身皮膚呈苔蘚化,皮膚如老翁一樣失去光澤及粗糙,情緒大受影響,不但休學,更不敢外出。他入院接受治療,包括濕敷及紫外光治療後,病情才有好轉。
患者忌用熱水冲凉
楊志強指,不少家長誤以為濕疹與雞蛋、牛肉、魚等食物敏感有關,令普遍病童因戒口致營養不足及偏瘦。他表示,食物敏感會令人即時出現麻痹或氣促等致敏症狀,但濕疹較少與食物有關。
他又提醒家長以熱水冲凉不能止癢,病童應以溫水冲凉,因熱水會冲走皮膚的油脂,令皮膚失去保護及更乾。病發時若感痕癢,可輕拍患處,避免抓傷皮膚。
濕疹若不受控制,受損的傷口可感染細菌。他表示,常見為金黃葡萄球菌,該院每月也接獲數宗相關的入院個案,病人傷口因染菌致流膿流血,長期發炎也令皮膚苔蘚化,即變硬及變厚。曾有病人需每月入院一次,令生活質素大打折扣。另外,該院每隔兩至三個月也會接獲一宗濕疹傷口感染疱疹病毒的個案,病人患處會非常痕癢及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