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 倫奧

圖說 倫奧

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17日的倫敦奧運,有着百般滋味,全都是難得的人生經歷。小記在此與大家分享幾張相片,將你與倫敦奧運的距離再拉近一點點。

慧詩奪銅人氣爆升

牛下姑娘李慧詩,為香港奪得開埠以來第3面奧運獎牌,人氣爆升,除全港市民透過電視留意到她外,在選手村也成搶手貨;那天約了記者拍銅牌照,不少路過的外籍選手或官員,都爭相要與她拍照。

阿寶贏得漂亮

香港一代亞洲車神黃金寶(右),其實未出場已贏了。能堅持到39歲,過去廿幾年每天都辛勤訓練,與家人聚少離多,他參加的不單止是第5屆奧運,還將奧運不死精神傳揚給香港每家每戶,我們還需要多提他最終得的第37名嗎?

為黑妹甘願犯險

不太願意拍下這張相。「黑妹」葉姵延(圖3)在羽毛球女單8強打出最高水準,僅負最終冠軍李雪芮出局,回到後台的採訪區,她終於哭了。由於採訪區嚴禁拍照,為工作偷雞出動iPhone,所做一切只為見報的一張相。

沙排舞者最熱鬧

現場採訪看過多項比賽,大會為營造熱鬧氣氛,不少賽項如體操、籃球和沙灘排球(圖4)等,都請了啦啦隊穿插其中;當中最有氣氛還是在戶外比賽的沙排,以倫敦眼作背景的場館風光如畫,人造沙加狂熱舞者,令比賽更有看頭。

溫布頓睇舒娃

坐足1小時地鐵趕抵溫布頓網球場,只求享受中央場的氣氛,還附加舒拉寶娃(圖5)現場一個飛吻。倫敦7年前擊敗巴黎獲主辦權,箇中原因就是懂得sell自己,在全球享負盛名的網球場爭奧運獎牌,真是「有今生,冇來世」。

米字旗海無處不在

各國爭辦奧運,為的可能是「國民教育」,正如近半個月在場館見得最多,就是這些「米字旗海」(圖6),完全是自發的愛國精神。英國市民在奧運期間的dresscode,離不開米字旗披上身,或作為各種裝飾,十分團結。

主場館搶手貨

不知有多少人在倫奧期間與這個奧運聖火(圖7)合照,在OlympicStadium現場曾見證飛人保特締造傳奇,劉翔撞欄後單腳跳回終點吻別欄架,還有各田徑選手的血汗。奧運後場館依然搶手,韋斯咸爭做主場館,2017的世錦賽也在此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