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院挖角 公院淪陷兒科、急症科、麻醉科醫生荒重災區

私院挖角 公院淪陷
兒科、急症科、麻醉科醫生荒重災區

【本報訊】公立醫院人手不足問題仍未解決。醫管局去年實施一系列挽留人手措施後,雖然專科醫生整體流失率由10/11年度的9.1%,減至本年度首3個月低於6%,但在私營市場挖角潮下,兒科、急症科及麻醉科成為最新「重災區」,流失率不跌反升,加上招聘新畢業醫生反應不理想,現職醫生仍要捱義氣頂更,或調配受訓醫生支援。 記者:嚴敏慧

醫管局人力資源主管區結成表示,醫生整體流失率連續下跌,醫生流失情況已初步穩定。該局去年晉升逾160名專科醫生以挽回軍心,令專科醫生流失人數由前年的56人,減至去年的44人,本年度首3個月更只有5人離職,但個別專科流失仍然嚴峻。
該局總行政經理(醫療職系)彭飛舟指,兒科、急症及麻醉科去年流失率不跌反升,且招聘新醫生情況不理想。其中,兒科醫生11/12年度流失率達8.1%,本年度新畢業醫生的30個受訓空缺,最終只成功招聘14人,「請唔夠人」情況近年少見,相信與工作要求高、壓力大有關。
據悉,東區醫院及伊利沙伯醫院兒科缺人情況最為嚴重;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空缺原已填滿,月前卻有兩名醫生離職,現時人手又再不足,醫生工作量大增。區結成估計,雙非嬰兒的增加,令兒科醫生變成挖角對象,現時公院兒科醫生需犧牲休假頂更,或從其他部門調配人手協助,以維持正常運作,做法不健康。

新畢業生怕辛苦

至於早已響起警號的急症科,專科醫生流失率高企,未計累積流失及因服務增長需增加的人手,現時仍有六名醫生空缺未填補,新界東及九龍東聯網最為嚴峻。有急症室醫生透露,威院急症室編制現欠六人,由於缺人及辛苦情況惡名遠播,今年沒有新畢業生應徵,未有新人上班,現時只能調配家庭醫學培訓醫生協助。
區結成承認,在整體醫生供應不足下,現時只能以調配解決人手問題。該局會繼續挽留現職醫生,未來會再研究輸入海外醫生,以解決醫生市場「忽冷忽熱」式的波動性人手需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