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到膠粒災難事件波及的馬灣海面,昨下午發現一條「爆肚」初生中華白海豚屍體,經海豚專家剖驗,並無發現胃部及食道有膠粒,相信死因與近期在海面漂浮的膠粒無關。由於屍身嚴重腐爛,難以確定死因,肚部爆開估計因腐爛脹爆肚皮。
發現的中華白海豚屍體長1.105米,約1歲,屍身嚴重腐爛,為今年至今發現的第五條中華白海豚屍體,也是一個月來第二條年幼白海豚屍體。
胃內及食道並無膠粒
昨午1時許,該具豚屍被發現在馬灣珀麗灣污水處理廠對開海面漂浮,肚破腸流,水警輪接報到場將豚屍撈起運往大欖水警基地,交由海洋公園保育專家與漁護署合作成立的「鯨豚擱淺行動組」成員檢驗。四名成員身穿保護衣在水警基地即場剖驗豚屍,屍身並無表面傷痕,胃內及食道也無發現膠粒,而其肚部破開位置接近生殖器官,相信是牠死後器官腐爛脹爆肚皮,並非利器造成。
海豚專家洪家耀稱,成年海豚只吃魚,不會主動吞食海面的膠粒;而初生的白海豚則只吃母乳。洪稱近期發現初生海豚屍體並非異常,因現時正值白海豚繁殖高峯期,海水污染會使白海豚夭折率較高。
今年1月至8月,「鯨豚擱淺行動組」共處理了24宗擱淺個案,5宗為中華白海豚,其中3宗發生在上月,包括一條體長1.15米的年幼白海豚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