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災蔓延 大量死魚湧現赤柱

膠災蔓延 大量死魚湧現赤柱

【本報訊】膠粒災難發生近三周,本港西南面海魚養殖場部份養魚已證實吞下膠粒,赤柱聖士提反灣至美利樓對外一帶海岸,昨突然湧現大量死魚,臭氣熏天,附近艇家懷疑死魚由南丫島養殖區飄浮過來,引起膠粒骾死魚疑雲,雖然劏開死魚後無發現內臟有膠粒,但專家指膠粒污染的延後影響可能陸續浮現,政府應深入調查近期大量魚類異常死亡事件,不能掉以輕心。
風帆愛好者顏小姐昨午向傳媒報料,指赤柱聖士提反灣外有大量黃鱲䱽魚屍飄浮。本報記者到場發現至少逾百死魚在該處石灘外飄流,部份隨水飄至美利樓對外,岸邊也有少量膠粒,記者撿起四條死魚交附近艇家即場劏開,全部內臟均無發現膠粒。
艇家Lo哥指部份魚的內臟已潰爛,估計死去兩、三日,「呢啲係養殖魚,相信由南丫島飄過嚟,以往呢個時間好少見有大量死魚,一見到都以為同膠粒有關,但劏開又冇喎」。顏小姐說,今年4月起幾乎每周出海,首次發現大量死魚,「都幾嚇人,政府應該調查吓,係咪關膠粒事,例如攞啲魚去化驗」。
南丫島芝麻灣養魚戶鄭少華說,南丫島養殖場有飼養黃鱲䱽,但近日未見大批魚類死亡,養殖場附近為內地運魚船中轉站,死魚可能來自那些運魚船。香港漁業聯盟總務姜紹輝稱,䱽魚活於10多米水深,較少機會吞下膠粒。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副總監吳守堅表示,魚內無膠粒,證明牠們非因直接吞下膠粒死亡,但膠粒留在海上時間越長,對魚類風險越大,「事件可能有延後影響,細魚吞膠粒,中、大型魚食咗細魚可能都有事,甚至影響埋食物鏈」。

200市民冒雨執膠

逾200名市民昨冒雨到南丫島石排灣,響應南丫部落和綠色力量發起的「粒粒鏟執」行動。現場所見沙灘上膠粒大致清理完畢,但岩石隙中仍舊佈滿膠粒,義工Ray批評政府只在海灘清潔,忽略偏遠地方。食環署及海事處昨合共收集約630公斤膠粒,食物安全中心昨檢驗40條海魚,沒發現膠粒。

市民在石排灣岩石隙縫間撈出大量膠粒。何家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