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八月份,樓市升溫速度開始加快,基於短期內樓市供應量難以大幅調升,因此樓價焗住升之勢不會改變。樓價高企,中下階層尤其辛苦,因此一些好心言論又再強調,消滅高企樓價,才可使本港的競爭力得以保持。
需檢討市建局定位
1997年間樓價喪升,當年特首董建華就提出八萬五政策,正想消滅高企的樓價,結果樓價大跌七成,但當時香港的競爭力,不升反跌,這足以證明,低企樓價不能增加本港競爭力。
最近一些「好心」言論,指斥高企樓價,當然最能打動民心,但事情不可本末倒置,樓價升是結果,供應少才是罪魁禍首,因此要針對解決這問題,才可令樓價不致升幅過快。
上屆特首曾蔭權,天真地認為市場追求供求平衡的規率,最終會推低樓價,但地產霸權經營目的志在追求高邊際利潤的投資,因此政府推出的勾地表,讓發展商自行勾地,但結果是發展商甚少勾地,供應則越來越少。
政府資助的市區重建局,理應將收購回來的土地,改建成資助房屋,但市建局將收回的土地跟發展商合作銷售賺大錢,最終市建局變成另一個發展商。市建局真正的功能,除改善舊區老化問題外,也應照顧中下層住屋需求,新政府上場,急需增加住宅供應量,因此現時是時候重新檢討市建局的定位及作用。
何熊輝
樓評人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