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天真好儍」 只賣文史哲作品獨立書店抗衡霸權

「好天真好儍」 只賣文史哲作品
獨立書店抗衡霸權

【本報訊】誠品今日試業,一窩蜂去湊熱鬧時,請別忘了,這裏其實已有些可敬可愛小書店。有偏執倖存的獨立書店如序言書室、實現會社;有在地產霸權下躲進天空的樓上書店如樂文,還有內地維權人士借自由土壤播自由種子的書店如1908書社。還有許多許多,默默耕耘開拓閱讀天地。請騰點時間,冒點汗,爬上梯級,去打打氣。莫失莫忘,不離不棄。記者:翁煜雄

獨立書店是都會清泉,選書較連鎖書店深奧或非主流,且常辦文化沙龍式聚會,如巴黎ShakespeareandCompany、美國加州CityLights,又或隱身巷弄卻是台北水準的書局。其實,香港也有。
走在上環舊街,不留神便會錯過實現會社所在的大廈。古舊書枱書架似精心設計,「其實執番嚟,慳啲。」負責人Daniel(李達寧)儍氣地邊笑邊把酒箱砌成書架。
實現會社與旺角的序言書室,都是Daniel的「儍瓜計劃」。書架上的HenryKissinger《OnChina》、RobertoEsposito《TheThirdPerson》、艾未未《不要對我有幻想》,都嗅到點點獨立書店味道。

李達寧說,繼序言書室後開設的實現會社,都是他有點儍瓜但不後悔的理想。黃冠華攝

序言書店師承曙光

五年前中大哲學系畢業的Daniel與同學籌得十多萬元,「好天真好儍」地開只賣文史哲書的書店。在尺土寸金開拓學術空間,是奢求,但序言活下來,弄得滿地眼鏡。
或從店內大堆《大志未竟—吳仲賢文集》可看到序言活命因緣。吳仲賢是六、七十年代政治運動者,「好多人以為本書絕迹,街工喺貨倉摷到。」它在序言找到知音。「捍衞天星碼頭等社運興起,又多咗讀人文社會科目嘅副學士學生,多咗年輕人睇理論書籍。」序言吸引他們打書釘,又定期辦講座。
「覺得序言唔似會執,咪開多間。」剛開設的實現會社旨在推廣文藝,推開書架拉下屏幕,便成放映室,有點七十年代實驗電影會的調調,「都覺家社會氣氛有啲似七十年代,年輕人愛論政治。」
有說序言師承已結業的曙光書店,吸引知識分子。一脈相承,還有青文書屋,負責人羅志華堅持嚴肅文學路線,自製《青文評論》、《文化視野叢書》系列刊載黃碧雲的《我們如此很好》及陳冠中的《什麼都沒有發生》等,曲高和寡,2006年停業,2008年2月羅志華疑於倉庫整理書籍時,被塌下書箱壓住致死,終身活在書堆下。

講座無懼敏感議題

誠品也以講座吸引書迷,「但佢哋議題唔會太政治,因為都想進軍內地嘛。我哋嘅討論深入啲。其實香港文化閱讀氣氛已經去到一個地步,誠品先會嚟,始終係商業機構,但誠品都提供平台令呢種氣氛昇華。」序言僅收支平衡,實現會社要靠分租幫補,「就算我哋執咗,肯定有後生仔女再開,燃燒青春嘛。」獨立書店有點像吸血鬼,依賴年青人「熱血」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