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族群與它的偉哥 - 高慧然

一個族群與它的偉哥 - 高慧然

《泰晤士報》一篇文章寫道:「中國體育訓練殘酷,大量被淘汰運動員身心粉碎,即使贏1000枚金牌都不值如此代價。中國希望利用運動員取得成功來展示其政權的勝利,正如前蘇聯和東德,然而,精英體育成功不能說明政治文化的美德,它往往顯示了一種不自信和道德缺陷。」
類似的文章不少,問題指向是:運動的意義究竟是甚麼?一個國家,以舉國之力,製造一批獎牌選手,又能證明甚麼呢?證明這個國家強大?抑或證明國民整體的體魄強勁?以游泳或跳水為例,前者破紀錄,後者屢屢包攬獎牌,但是有甚麼意義呢?問問十三億國民,有多少人一輩子沒見過游泳池?當運動成為極少數人的專利,獎牌變成偉哥,一個族群的自尊自信要靠它來堅硬來勃起,運動早就背離運動之道了。
我理解的運動強國不是以獎牌的多少來定義的,應視乎運動在民間的普及率。一個國家,所有的人都有資格參加運動,並通過運動強身健體而非榮耀政權。那麼,這個國家才配稱為運動強國。
相比獎牌大國,我喜歡發生在香港的運動故事,一個中一學生,無意中參加了免費的柔道班,結果把這項課餘愛好變成工餘愛好,並拿到了奧運會入場券。得不得獎有甚麼關係?香港人知道運動的意義在哪兒:尊重運動本身,熱愛它,全力以赴參與,足夠了。香港運動員太值得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