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冰在男子吊環項目中,以0.1分之差輸了給巴西運動員,獲得銀牌,BBC體操評術員形容,一冰是以「金牌的動作取得了銀牌」,兩位選手的難度分同是6.8,動作上亦沒有犯任何錯誤。一冰着地時,雙腳穩穩站着,而巴西選手着地時就有一小跳步,結果後者得金牌。
自己對體操不太認識,雖說體操有難度系數作客觀評分,但裁判的主觀評分仍然存在,動作美不美,有沒有瑕疵,由他們決定,你說裁判對不同選手有沒有主觀感覺?很難說。主觀感覺沒有客觀標準,當然裁判有一定的尺度要遵守,但裁判主觀認為你動作完美,難道你可以用客觀數據說他不對?這樣的評分公平嗎?其實世事沒有完全公平,在現行的規則上,體操的評分對大部份選手來說已是最公平了。
另一個主觀評分項目就是跳水,中國隊雙保險情況下仍失落男子3米板金牌,由俄羅斯運動員奪得。跳水我也不太懂,但看完他6跳後,從難度系數及入水壓水花,都是最好的,比起第二的秦凱,的確勝一籌,作為普通觀眾,我亦認同俄羅斯選手實至名歸。相比起一冰,秦凱的銀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一冰的銀牌則是「金牌動作,銀牌結果」,公平嗎?或許這個問題連羅格也回答不了。
文:余翠怡
香港電台奧運主持及輪椅劍擊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