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屹立荔枝角道街角81年的戰前舊唐樓雷生春,今已「回春」成為浸會大學中醫藥保健中心。對於曾經生活在大宅內的雷家後人,遷離大宅雖已半個世紀,但帶不走他們腦海的深刻回憶。因着一個攝影展,雷家後人再聚首一堂,娓娓道來雷生春的前世今生,說出一樽秘製跌打酒的故事、道來大宅有一個神秘的天台…… 記者:鄭啟源
樓高4層的雷生春是九巴創辦人之一的雷亮,生前與元配、二房太太及三房太太的居所。1931年建成,下舖上居,由外籍建築師(W.H.Bourne)度身訂做,地下的雷生春醫館,與樓上的走馬大騎樓,都是建築最大特色。雷亮的二房孫雷兆輝,1952年出生後入住雷生春,望着舊照片說起當年往事。雷亮共有16名子女,每逢有男嬰滿月,家裏都會掛起走馬燈。大宅被政府翻新前,樑上仍繫着一個褪色的大繡球,那是雷亮五子雷禮唐1949年成家立室的印證。
難忘與兄弟騎樓踏單車
雷兆輝說,最難忘是與哥哥雷賢達及弟弟雷添良,在騎樓踏單車及打羽毛球,「屋企三面單邊,踩單車可以掟大彎,十足澳門大賽車」。他說,地下的醫館因停業被丟空,天台則是小朋友的「禁區」,「我到家都唔知天台係點,可能屋企人有種嘢」。
雷亮曾開設醫館懸壺濟世,雷生春有一款同名跌打酒,不過二戰後已停售。「嗰時雷生春跌打酒好好賣,仲賣到去金山(美國加州)」雷兆輝說,跌打酒秘方是雷亮義助一名鄉里後,獲對方相贈。家族中知道秘方成份的人不多,有參與過浸製跌打酒的姑姐曾向他透露,炮製跌打酒所需藥材最少有十幾種,「因為驚俾人偷秘方,連買藥材都要分開去四間藥材舖買」。
跌打酒秘方沒有失傳
秘方至今沒有失傳,由長房一脈繼承,不過家人無意再將秘製跌打酒重新面世,「家製藥要求咁嚴,都好難再做」。
在雷家後人眼中,雷生春的一柱一樑、地板以至門窗處處是寶。雷賢達也指,當年父親過海上班,他每晚7時都會站在騎樓望街,等候父親下班回家。在屏風樓林立的今天,此情此景實難以想像。攝影師伍振榮03年以相片紀錄大宅活化前的最後時光,作品正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