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距離9月開學不足一個月,教育局上周去信全港辦學團體,再次跟國民教育服務中心出版的洗腦手冊劃清界線,重提撥款53萬作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支援津貼,意圖以「錢」買回學校支持;特首梁振英近日也私函私營機構,自問自答為課程「拆彈」。學者批評,政府連番出招欲爭取民意,卻迴避課程洗腦的核心問題。
各辦學團體本周陸續收到教育局來信,闡明當局推行國民教育科的立場,並附上三篇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發表的公開文章和課程指引摘要。這份摘要僅12頁,由完整版180頁濃縮而成,刪掉了「學與教基礎:以『情』引發」、師生要「彼此激勵,孕育真情」等被批評的洗腦內容;反而摘要開首加插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部份,自回歸祖國後,內地與香港的關係更為緊密穩固」。
梁振英私函私營機構
教育局在信中特別提到,受局方資助的國民服務教育中心早前製作的《中國模式》手冊,與課程指引沒關連;且每校53萬元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津貼將如期於本月發放,讓學生按校情循序漸進地運用,但又重申沒規定必須於本學年推行該科。
梁振英近日也私下電郵予多間私營機構主管級人員,重提吳克儉舊調,指國民教育科有三年開展期,課程指引經過諮詢等。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成員逐點反駁,批評當局三年後仍強推該科,又指課程指引側重國家情感,忽略人權、法治及公民權利的教育;特首辦沒回應梁振英致函多少間機構及有關名單,僅稱是為了廣泛和直接給各界人士發放政府資訊。
科大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指,教局去信重提53萬元津貼,「好明顯係利誘。」梁振英私函私營機構,近日政府連番舉動則是意圖打民意戰,不排除是向各機構施壓;成名又引述港大調查指,只有12%受訪市民同意如期推行國民教育,港府仍強推無疑是奉北京旨意,「用鋪天蓋地嘅資源,不理民意,或明或暗打緊呢場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