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堂:技術派回歸 搖滾老祖宗

元氣堂:技術派回歸 搖滾老祖宗

當民間紀錄不多,只靠口耳相傳留傳後世的,就是傳說。傳說是,早在Beyond、Raidas、太極、達明一派未組成之前,這些年輕人都迷上一隊叫作Ramband的樂隊——當年技術最好的樂隊。Ramband壽命很短,影響卻很大,有人說:他們是香港VelvetUnderground。受了Ramband啟發,青年們各自拾起結他、拿起鼓棍,尋音樂夢去,然後成就各自的傳奇。2012年Ramband重組演出,老鬼出籠,就在今晚!
記者:何兆彬
攝影:黃子偉

重組只為友誼

周一下午,陽光猛烈,旺角樓上一間Band房傳來陣陣鼓聲及笑聲,氣氛有點像星期日,帶着三分優閒、兩分玩笑,但隊員都很老練,談笑間又夾雜音樂語言:「8個Bar,還是16個Bar?」「剛才哪個是AMinor?」沒一陣子,歌就夾起來了。
新的Ramband,老中青齊集,原裝隊員只有結他手PeterNg和TonyLee,二人的結他依然肉緊辛辣,另外笑容滿面的有鍵琴手RichardYuen;專業低音結他手鯨仔、加拿大籍色士風和笛子手CharlieHuntley,年輕的有歌手金池及個子小巧的鼓手Anna。
Richard說年輕時認識了PeterNg才開始夾Band。Peter:「當年我見佢用左手彈Bass咁犀利嘅!就叫佢一齊彈。」當年Richard本來到加拿大讀大學,未夠一年就輟學,「Peter見我留在加拿大彈音樂,就過來了。我留了在加拿大頭十四年,都是跟西人夾Band,幾人的樂隊,Jazz、Rock,甚麼類型的音樂都玩。」聽起來,60年代,真是一個浪漫熱血的年代。
Ramband在70年代成立,得從Peter回港講起:「當年夾Ramband總之一味要深,人家玩不到的,我們就玩。」Ramband被不少樂迷奉為香港搖滾鼻祖,鯨仔說:「我當年也有去看Ramband演出,他們夠徹底、夠真,當年也有很多樂隊,但他們風格ArtRock一點,演奏曲目較複雜。」來到現在,Peter說:「從前專玩艱深的音樂,不是好多人接受,是反叛那一班樂迷才捧場。現在我們想玩一些多人接受的歌,也不是為名為利,這次重組,純為友誼。」Ramband出現的時間不長,只灌錄了一隻大碟,「後來拆夥,就是因為我們每次演出,都會搞到個場亂晒龍,沒有人肯再借場演出,後來就改組成為Chyna了。」Peter說本來要找回前隊友「亞洲鼓王」DonaldAshley參加,「但他忙於教鼓,抽不出時間,他也想復出……總有機會的!」

DonaldAshley的網站刊登了當年Ramband的演出報道。

兩大結他手,重出江湖。

新成員逐個捉

樂隊重組,新成員惟有逐個找。先找來居港多年的Charlie,然後找到鯨仔,因為鯨仔也曾夾過Chyna,「香港樂手圈好細,其實傾兩句就知道是否找對人。」隊中兩個女將的背景、身份都頗特別,明顯較為年輕。主音金池來自深圳,祖籍福建,她一開腔,那把黑人騷靈腔口着實嚇你一跳。音樂會搞手SamJor:「她一開腔,贏晒香港所有女歌手。」話說老一輩提起Ramband,大家都少談主音,只會談論他們的演奏技巧有多厲害,Peter說,其實當年主音也換過數次。這回在香港面試過不少人,總找不對,「現在唱歌的,個個都想做鄧麗君。」Richard於是託深圳朋友找歌手,結果找來金池。金池曾有歌手夢,為夢想南下深圳,「我99年去廣州,本來要發片,後來又擱置了,結果在深圳唱酒吧,有時在音樂學校教聲樂。」金池說她沒有聽過Ramband。
同樣沒聽過的是鼓手Anna,Anna本來讀浸大音樂系,參與過交響樂團敲擊樂,後到波士頓習爵士並工作了幾年,近年回港當職業敲擊樂手。這次出騷,怕不怕人家拿她與DonaldAshley比較?「不怕,我由開始已被人家拿來比較,因為我個子小嘛!」樂隊節奏部份通常是男性做主導,尤其在亞洲社會。「我也被Richard騙了,他當時說Band裏都是資深音樂人,但沒說是Ramband,當然也不知前鼓手是DonaldAshley。」

談到未來動向,Richard說希望寫新歌,推出EP。

Ramband只出版過唯一同名大碟(左);解散後,分支出Chyna樂隊,紅遍亞洲。

難忘Japan來港

Ramband重組,背後推波助瀾的是樂壇前輩、前《音樂一週》主編SamJor(左永然)。Sam辦的《音樂一週》啟發着一代又一代樂迷及音樂人,也辦過無數中外演唱會。SamJor經典往事是在82年帶來英國樂隊Japan,在香港大專會堂演出兩場。那次演出,至今仍為那一輩樂迷津津樂道。「搞Japan來港,也算是自己音樂事業上的一個高潮。他們剛道時,我已經常推介他們,到後來他們要做FarewellTour,我就跟他們說,不如來香港。」那年代怎溝通?長途電話?「不,我飛去倫敦找他們談的,初時也不知道得唔得!這些樂隊來不來,考慮幾點,一是知道我這人是辦開音樂的,不會亂來;二是價錢可以,他們就來了。結果在大專會堂連唱了兩晚,這在當年來說實在很難得!」
吾生也晚,初聽音樂時Japan已解散。Japan來港,需要照顧隊員起居嗎?「要,隊員如MickKarn也很友善,就只有主音DavidSylvian比較孤僻,喜歡獨自留在房間。很多樂手因為工作都變成了朋友,例如LedZeppelin的RobertPlant,他84年來香港演唱也是我辦的。」眾多巨星來港,印象最深始終是Japan,「因為我是看着他們由零開始到多人認識,再到我去倫敦談主辦權。因為我很想取得主辦權,所以也答應了替他們在曼谷辦了兩場騷,泰國人對他們不太熟識,但也學足隊員的化妝來看,因為Japan在當年的化妝形象是很前衞的,記得那個Tour叫『SonsofPioneers──先鋒之子』,很有意思。」

當年搞過不少國際騷的音樂前輩SamJor。

82年Japan來港演出,至今仍為樂迷懷念。

玩得開心最重要

60年代初,SamJor在香港小康之家成長,「算是中產,但買唱片也要慢慢儲錢的,因為買得多嘛!」他先聽流行曲,再慢慢轉為搖滾樂,「當時口味跟着當時的潮流,到了Beatles出現、Woodstock舉行,也一直在改變。當時自己一直看外國雜誌,資訊就靠在中環皇后戲院旁的雜誌社提供,一本一本,一步一步,累積回來。到後來進入港台主持音樂節目,累積了經驗及人脈,就辦起音樂會來,Japan等外國樂隊就是這樣,一隊一隊的試着邀請過來。」
97年移民加拿大,但三星期不夠就決定回港,「溫哥華是很美好的地方,但還是香港好玩一點。」近年的Sam過着半退休生活,也有搞騷,但很揀擇,「係呀,要自己鍾意先。早幾年JeffBeck來港就是我辦的。」談起台灣近年好騷不絕,他說:「香港以往是最國際化的,但如今香港已沒有人告訴啲細路有甚麼好嘢聽。我這次搞Ramband,不能改變甚麼,但只是想給大家多一些選擇。香港近年多了人夾Band,但水準很參差,而且太着重成名。你看看Ramband,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出名,但他們夾得很快樂!」Ramband重組,SamJor說沒有大計,「只是因為看到樂手一個一個的走,那些未走的,只要有心的,也應該走番出來,當舊朋友敍舊也好,為大家提供好音樂又好,因為能玩得像Ramband這水平的,香港真的沒有,他們是香港頂尖的。」

當年的《音樂一週》是唯一的音樂專門刊物。

RobertPlant的香港音樂會,當年已算是頂尖演出。

日期:8月9日
時間:8:15pm
地點: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地下MusicZone@E-Max
票價:$480(企位,包指定飲品一杯)
網上購票: http://www.cityline.com購票熱線:2111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