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倫敦奧運尚有5天,雖然之前有不少負面報道,但就我身在倫敦所見,不能盡信;至少我覺得倫敦無論從開幕禮,到比賽場館內的細節等軟件處理得非常好,之前曾批評過的人也都收了口。
倫敦市民在開幕禮前的確對奧運不甚感興趣,甚至反感。的士遊行,反對封路影響「搵食」、街上氣氛冷淡;但開幕禮後,整體市民對開幕禮所展現的幽默,大膽創新風格,讚不絕口,這一扇門打開後,TEAMGB的國旗也變得暢銷,每日在大街小巷,不少英國人拿着國旗入場支持。
場館內的細節也做得很好,例如早幾天我的「蒲點」場地單車館,由於同一個賽日有多場賽事舉行,賽事與賽事之間如何控制觀眾情緒是一大學問,大會方面很細心,找來多位英國著名演員如HelenMirren、SimonPegg、JamesMcAvoy拍攝一條短片,輪流播放,呼籲大家靜少少。一時間幾千名觀眾按住情緒,及後跟隨起步槍的響聲一起吶喊,震撼力十足。
口碑散開了,大家就會對門票有所渴求。其實奧運入座率方面,雖然有報道指剩餘大量座位,但我所到過的場館,只是大會為奧運家庭、傳媒及運動員預留的座位太多,才導致有空位,公開發售的門票則爆滿,場館外也不時見有人舉起「求票」(ASKFORTICKET)的卡紙板,足證賽事吸引力。
再者,英國隊接連戰出好成績,也逐步挽回當地公眾的心,若要批評倫敦奧運的功過,還是言之尚早。
文:龍華琛
有線《2012倫敦奧運》駐倫敦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