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書畫家,齊白石之外,知名度最高的當推豐子愷,中小學生都讀過他的文章,他的漫畫集,更是廣為流通,普受歡迎。老一輩藏家,言必稱文沈仇唐、四王吳惲,不屑收豐子愷書畫,我輩不懂甚麼大道理,只是喜歡讀豐先生的書,愛看他的畫,尊敬他的為人,很自然就想收藏他的作品。
八十年代中旬,偶在集古齋畫展中,見有豐子愷「勝利之夜」一小軸,係豐畫中極精之品,而價也極昂,係一般豐畫的幾倍價錢,誰叫自己這麼喜歡,咬咬牙,買了下來,懸之寒齋壁間,細細觀賞。
「勝利之夜」尺幅不大,畫中一家四口,父親興奮地高舉起幼兒,母女旁立欣喜,旁有貓咪也陪侍在側,更襯托闔府歡欣氣氛。畫上所題:「勝利之夜,日本投降後三日於重慶,子愷畫。」這正是杜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的境界。事實上,豐子愷當時也正在「劍外」(四川),他執筆揮毫時,也當沉吟這幾句杜詩。
1989年,豐子愷領導的上海中國畫院成立三十周年,畫院與香港中華書局合辦畫展,出版了一本「上海中國畫院作品集」,中華書局寄來乙冊,得以提早欣賞,該集收錄畫院籌建以來所有畫師佳作各一件,案年齒排次,由朱屺瞻至江聖華,共107件。當翻閱到第85頁,不禁大吃一驚,赫然就是已故院長豐子愷「勝利之夜」,與我壁間所懸,一模一樣,百思不得其解,這個展覽並無向我借出此畫,而展覽又是上海中國畫院所辦,其權威性不容質疑,難道我誤購贋鼎?趕緊去大會堂展覽現場搜索實物,卻遍尋不獲,豐畫只有一件「飲水思源」,標明非賣品,問工作人員為什麼不見畫集上的「勝利之夜」,他們也不明所以。心暗驚變作心暗喜,細思「勝利之夜」原應是上海中國畫院自藏之畫,不知什麼原因,陰差陽錯到了集古齋再流入寒齋。這像宋度宗的宮人流出宮禁,嫁落民間的故事。物聚所好,藏畫人就不能不信一個「緣」字。
前兩月,香港藝術館舉辦豐子愷書畫展,蒙主辦者司徒元杰青睞這「勝利之夜」,因之也被請到該館四樓展覽,供諸同道欣賞。
來稿請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