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威爾斯親王醫院過去兩個月內,發生四宗遺留長60厘米紗布在產婦陰道事件,當中3宗個案涉及同一名實習醫生,另一個案涉及一名駐院醫生;此為醫院管理局過去兩年首次發生同類事故。威院婦產科部門主管張德康承認,沿用10年的醫生自我監察制度失效。
紗布長60厘米
威院昨晚公佈今年6月1日及7日,接獲兩名於該院順產產婦通知,指出院後分泌異常,分別於母嬰健康院及內地醫院求診時,發現產道傷口留有紗布,後已取出。
院方覆查紀錄,該兩名產婦由同一名實習醫生縫合會陰傷口,即時聯絡其他26名由該醫生縫合傷口的產婦。該院其後再接獲一名於6月2日順產產婦通知,指於私院檢查時發現產道有紗布並已取出。院方已為三人檢查,她們傷口癒合正常。其餘25名產婦暫未發現同類情況。該院前日再接獲一名於上月23日順產產婦通知,產道留有紗布,其會陰傷口由另一名駐院醫生縫合。三名產婦是港人,另一是內地人。陰道各遺留一塊長60厘米紗布。威院指今年5月至7月於本院順產產婦,若有陰道分泌異常等情況,可致電該院26323988查詢。院方可安排檢查。院方估計同期約有1,000名順產產婦。威院已成立調查委員會,於八周內向聯網總監交報告。
三宗涉同一醫生
據悉,當中3宗個案涉及同一名實習醫生,其為中文大學醫學院學生,已正式成為註冊醫生,現於另一醫院工作。該院駐院醫生未有專科資格。威院婦產科部門主管張德康表示,院方曾教導該實習醫生,為產婦縫針技巧及注意事項。該醫生有一壞習慣,是將整塊紗布放入產婦陰道內,而非留在一小部份於陰道外,故容易看不見紗布。因順產產婦傷口較簡單,院方會安排實習醫生負責;而該駐院醫生為事件中孕婦接生,故同時負責縫合傷口。
院方10年前制訂指引,醫護人員須於紀錄冊上寫下使用的紗布數目,縫合傷口後醫生要點算取出紗布數目,及於紀錄冊簽名。該兩名醫生雖有在紀錄冊上簽名,但可能沒點算紗布數目。
張德康承認,接二連三發生事故,顯示醫生自我監察機制失效,「啲人唔數就簽名」,昨起要求一名醫生及一名護士一同點算紗布數目。他指,該實習醫生已調往另一醫院,雖然並非做外科,但已將事件通知其部門主管,以加強監督,「如果態度有問題,就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