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計】成交奀豬、細行低頭,再多一間超低佣行爆出。永豐金融昨宣佈,網上成交每單刁佣金減至3.68元,取代恒山證券成為全港最抵,顯然是變陣搶生意。不過,低佣策略旋即再惹頂爛市批評,有業界更質疑傳統證券行轉型低佣又保留經紀,是「自己打自己」。
記者:林靜、葉景平
永豐是次3.68元的優惠不設時限,適用於正股、窩輪及牛熊證的網絡及手機交易盤,新客更再有十次佣金回贈,性質與早前一通推出的「免佣券」相似,集團原有佣金為0.1%至0.25%。該行承認,近日投資氣氛低迷,低佣旨在吸引客戶交投,亦不排除會有一波招數推出,並指經紀業務繼續維持,人手沒有任何變動計劃。本港證券業自03年取消最低佣金後減價不絕,08年更爆出每單刁5元的超低佣,佣金戰往後便在「1蚊幾毫」的差距下越鬥越低。
率先掀起超低佣戰的一通證券行政總裁宓光輝表示,永豐金融加入戰場對一通不會構成威脅,直指「佢哋播種時,我哋已經收成」,並估計市況低迷情況會持續至明年,單靠證券買賣不足夠維持收入,故該行已轉谷期貨及期權業務。他又質疑,傳統證券行為保經紀飯碗,轉型低佣政策有一定內部阻力,倘同時實施低佣又保留經紀,是自我衝突的做法。
永豐:無懼自己打自己
永豐金融研究部主管涂國彬指,不擔心會自己打自己,因為不少投資者仍需要較有咨詢性的、可以和經紀交談的服務,「我認為兩者可以並行,亦見唔到開發新市場會損害原有嘅業務。」
不過,中潤證券副主席蔡思聰批評「割喉競爭」不健康,並重申低佣戰並不是長遠計劃,極力反對同行加入戰線,以保障經紀的生存空間,「咁平嘅價格有數得計,根本有啲係以本傷人,又或者係諗住整死其他嗰啲,自己就有議價價值。」
銀行也搶客 華資行難捱
華資行面對的困局除了業內競爭外,還包括來自A組的壓力。上月底以「5年免佣」招徠的渣打(2888)便成功吸引市場眼球,惟條款細則顯示,客戶需月薪8萬元或以上、並在開戶半年內維持戶口有100萬元資金,0.2%的網上交投佣金才以現金方式按季回贈。
縱然銀行與華資行客戶群仍有一定差別,但C組生意仍受一定程度打擊。據資料顯示,港股7月日均成交434億元,按年跌35%,首七個月日均交投548億元,跌25%。有市場人士擔心,在餅越來越細下,小型證券生存更困難,市佔率隨時創新低,C組6月市佔率僅9.09%,為三年半的低位。
行家劣評
一通證券行政總裁宓光輝:
「傳統證券行為保經紀飯碗,轉型低佣政策有內部阻力,同時實施低佣又保留經紀,是自我衝突做法。」
中潤證券副主席蔡思聰:
「咁平嘅價格有數得計,根本係以本傷人,又或者係諗住整死其他嗰啲(行家),自己就有議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