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各自為政 錯失救災良機

部門各自為政 錯失救災良機

【本報訊】膠粒災難事發兩周,署任特首林鄭月娥死撐涉事四個政策局及七個部門「各司其職」,否認溝通不足,事實卻是暴露部門各自為政陋習。環團指政府低估事件對生態影響,以為單靠個別部門可以處理,錯失救災最佳時機。

恐影響發電系統

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指,相比去年福島核災難後港府快速應變,梁振英政府未立即召開跨部門會議統籌善後,低估事件嚴重性,「佢以為冇毒就冇事,輕視對生態深遠影響」。漁業聯盟總務姜紹輝說,事故後政府遲遲未通報漁民,質疑別有內情。
大埔環保會總監邱榮光指,本港大部份發電廠及空調系統均靠海水降溫,如細小膠粒隨海水被泵到輸水管,有機會塞住過濾器上的小孔,一旦海水被阻隔不能進入冷卻系統,將令發電設施及空調系統過熱失靈,隨時導致大停電,促電力公司更頻密檢查輸送冷卻水管道。
「聚丙烯」塑膠原料不會自動分解,加上每噸值逾萬元,邱榮光建議政府統一回收。環保署表示,確認膠粒擁有人的責任後,會將膠粒送到非政府機構回收再造。
有回收商表示,如膠粒中沒有混入沙石或垃圾,願意以每噸4,000元收購。
港府公佈食環署昨收集1.4噸膠粒,海事處在海上收集2.4噸,康文署在七個泳灘收集4.1公斤,飛行服務隊及水警協助搜索膠粒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