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之旅,坐火車前往Grindelwald,座位旁邊就是餐車卡,看見一伙老外用餐,吃得不亦樂乎。
坐在我身邊的是一家五口,最大的男孩不過六七歲,妹妹叼着奶嘴,無所事事,走到餐卡,看着那伙老外用餐。
一個老外叔叔看見了女孩,衝她笑了笑,拿起餐桌上的麪包,遞給奶嘴女孩。小女孩接過麪包就走,向爸爸炫耀戰利品。爸爸看見女孩手上的麪包,只是微笑。哥哥卻逕自走到餐卡,走到那老外叔叔身邊,不發一言,伸手就拿桌上的麪包,然後若無其事回到父母身邊。
神奇的是,父母沒有為男孩又拿了別人麪包驚訝,老外叔叔也沒有被男孩不請自來的舉動而有所反應,繼續和同伙笑着用餐。
我看在眼裏,覺得整件事很合理。兩個小孩多天真無邪啊,多麼不怕陌生人,他們的父母何等開明自由,沒有過份緊張子女的行動,沒有動輒便罵……等等,如果事情發生在大陸人身上呢?我們的反應會一樣嗎?
我們肯定大罵那個自拿麪包的男孩無家教無禮貌,貪小便宜失禮街坊。那對父母也不是好東西,居然任由子女不斷拿人家的麪包,簡直是不文明行為。少不了拍片擺上網「貪心強國人無家教搶麪包」,丟光中國人的架,出醜老外前。
同樣的行為,就因為身份不同,我們會得出不同評價。甚至,如果我們願意,我們能想出各種原因,美化合理化某些行為;同樣我們也可以出於偏見,把一件小事提升至很高的道德層面。
對大陸人的偏見,有時會影響判斷。瑞士機場的通道,印有「禁煙」兩個大字,我看了冷笑:丟架!特登寫中文字「禁煙」,肯定很多大陸人不守規矩,快啲影低個告示先……然後放眼遠望,原來還有「NoSmoking」以及多種語言的「禁煙」標語。
偏見比無知可怕,信矣。